You've successfully subscribed to 完美的胖达
Great! Next, complete checkout for full access to 完美的胖达
Welcome back! You've successfully signed in.
Success! Your account is fully activated, you now have access to all content.
胖达的信息获取全景图

胖达的信息获取全景图

. 约 24 分钟读完

前两天推荐微信读书的时候,我也说过要告诉大家我是怎么使用微信读书的,那么顺便就在此详细描述一下胖达的信息获取全景图吧。

在一个信息爆炸的年代,当我们要打造自己的信息获取渠道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深刻的认识到这一点,并不是所有的信息都具备同等的价值的。

俗话说吾生也有涯,而学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

也就是说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能够获取的信息是无限的,如果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信息,那只有必败的结果。

这就带给了我们信息获取的第一条原则:必须划分信息的优先级。

具体怎么划分因人而异。胖达在此就阐述一下胖达的信息划分的原则,胖达将信息分为三类:

  • 第一类是信息含量丰富。并且质量极高的信息
  • 第二类是信息含量一般,并且质量一般的信息
  • 第三类是每日递增的信息

那么这三种信息如何划分?在描述中已经说的很清楚了,接下来我举一些例子。在看这些例子之前,我希望你先去看行道,论痛苦与负面情绪这篇文章。

对于第一类信息而言,胖达主要认为是经典的严肃性,非虚构性出版物,包括教科书、经典图书等等。

那么怎么样判断它是信息含量丰富或者质量极高呢?
很简单,胖达如果必须全身贯注才能理解这本书,那么胖达就认为它属于第一类的信息资源。如果说胖达可以一目十行,或者说可以快速的翻阅一本书,那么它就不属于第一类资源。

有人说第一类信息的分类的这种书籍看起来太辛苦了,没错,胖达认为这种书看起来就是很痛苦。但是一本书,通常来说它给胖达带来多大痛苦,它就会给胖子带来多大收益。
就像胖打在行道,论痛苦与负面情绪这篇文章里所说的那样,我们应该去主动追求这种精神上痛苦,才能获得精神上的收益。
如果你看一本书从头到尾不用动脑子,那么这么说,你看它的意义在哪里?

看一本书一定要去主动追求这种看得很辛苦来挑战自己的认知或者是深化自己的思维。如果一本书他所讲的内容我还没看我就知道了,那我根本就不愿意看这本书,或者我会把他列为第二类的信息,只是调剂和填充一下碎片时间。

任何可以被列入第一类信息的数据,对胖达来说,它一定是语句有些深奥,或者说思想的深度有些超过胖达所能达到的范围。只有这种情况下,这种书才是值得被划入第一类信息的好书,也才是非常不容错过的好书。

当然这种好书的判断的标准会随着一个人的阅历和他阅读的历史而变化,这是没有问题的。可能胖达觉得的一本好书对于很多人来说是完全读不下去的。
所以说,我们应该一直挑战自己能力的上限,对于任何刚刚好超过自己能力上限同时又不至于带来极大困难的书把它列入第一类。其实那些完全没有办法理解而列入阅读列表的书籍甚至可以列入到第零类,那比如说康德或者黑格尔的原典,对于这种书籍胖达显然认为目前已经超出了自己的能力,以后会不会去读,甚至都要打个问号哈哈。

第二类信息资源通常就是说第一类所挑剩下去来的,但是胖达又认为具备阅读价值的出版物或者其他的信息,例如很多科普读物。
它的思辨的深度并没有能达到第一类信息所要求的标准,但是它里面的知识点的扩充可能又具备阅读的价值,这就是属于典型的第二类信息资源。
也有一些当胖达认为是第一类信息资源,但是开始阅读之后发现它并没有够上第一类信息资源的标准,这个时候他也只能属于第二条信息资源。

第三种信息资源就很简单了,例如每天所生产生的时事或者是网络文章,也只包括知乎上不断增加的回答等等,还有像今日头条、抖音这种无限制产生的信息。


以上所说的就是三类信息划分的标准,接下来我就描述三种信息各自胖达所获取的渠道。

对于第一种信息,毫无疑问,一般来说都是属于已经出版的书,或者是电子书。我们知道有些书它并没有实体版本,或者说有些书没有办法在中国发行实体版本,这种时候电子书就是必须的。

具体哪些书属于第一种信息,也有几方面的来源:

  • 一方面是当你看到一个属于已经确认过属于第一类信息的书籍的之后,你可以查阅这本书的作者的其他数据,同时你还可以查阅这本书的作者在该书中所推荐的书,我们认为这些书会有较高的可能同样属于第一类信息资源。
  • 还有一种来源就是查阅,例如豆瓣或者是其他网站对于书籍的评价,必须要指出的是,不论网上的评价如何,他和我们每个人自己对书的评价是有偏差的。一个网站上的评价被影响的维度很有可能和你所持的观点是对立的,也就是说有可能别人打了低分,但是你觉得这是一本好书。打的分的人的占据整个社会的百分比要比你所占据的社会的百分比要高的多,所以他们的分数会成为社会的主流,但是这并不影响这本书本身的质量。比较典型的,例如很多左派倾向或者是为中国张目的书,在豆瓣上都会获得很低的评价;而为自由主义张目或者为美国鼓掌的书在豆瓣上都会获得很高的评价,但是很多后者在胖达这边是没有资格被划分到第一阵营的。

第一类信息的来源又具体分为几大方面?

  • 第一种就如胖达在强烈推荐:微信读书里面所说的那样,在微信读书的书城中可以找到相当一部分的经典书籍。那么既然可以找到相当一部分就有相当一部分是找不到的,这种情况下怎么办呢?
  • 其中一个办法就是转而去当当云阅读看看书城有没有,当当的缺点就是免费时长没有微信送的多,大部分情况需要购买悦读VIP,目前价格是228一年买一送一。
  • 如果微信和当当都找不到,而你的经济又许可的话,你可以去网上书城进行购买。京东或者当当都没有什么问题。
  • 如果你的经济不许可的话,那么我建议你去当地的图书馆办一个借阅卡,一般来说图书馆中的书还是覆盖面比较大的。
  • 另外一种补充的获得手段就是可以使用二手书购买平台,例如孔夫子或者多转鱼等等。
  • 还有一个额外的补充手段是类似于像小木屋图书这种租书平台。当我使用小木屋的时候,他是有一个推广活动,也就是说399使用一年,但是当你发表一定数量的读书感悟之后,一年之后这个399是可以退还给你的,这一年当中你可以无限制的借阅书城中所有的书,一次只能借阅三本,但是只要你看的够快,一年看几十本都没有问题。里面的书也有相当多,是微信读书所没有办法覆盖的。例如我就在上面借阅了《统治史》和《启蒙时代》这样的书。当然小木屋里面也有很多书是没有的,这个必须要先澄清一下。
  • 对于很多在大陆没有办法发行,或者说其他原因你没有办法获得实体书资源的书的话,这个就看大家在网上的寻找能力了,一般来说使用鸠摩搜书或者是其他的图书搜索平台的话,还是有很大的几率找到的。

对于第二类信息所涵盖的范围一般来说是包括了例如科普或者是你所处于处在的行业的其他实用性书籍。

对于实用性书籍来说,很多时候我们所需要思考的程度是非常浅显的,我们所要知道的只是怎么使用,也就是说这些书,一般来说是没有资格被列入第一类信息内的。
对于第二类信息的获取来源就不需要过于纠结了,也就是说我认为微信读书上所能找到的品种基本上就完全可以满足胖达的需求,并没有说存在哪一本胖达一定要看的,但是是属于第二类信息的数据,如果存在的话,他一般来说是属于第一类信息。

还有一大类是属于行业或者是工作所需要的实用性知识。这方面每个人都不一样,胖达没有办法告诉你所需要的,但是可以告诉你胖达在这些行业知识里面是如何获取的。

在这里胖达使用了知识付费作为信息获取的来源,知识付费当然有知识付费的缺点,但是也有知识付费的优点,只看你是如何来处理这件事情的。

对于IT行业来说,知识付费如果是获取一些综述性质的,那么就不如自己在网上所寻找一些免费的信息。但是如果说知识付费,它会给你做一个系统性的,并且是有干货的这种信息技术方面的详细的讲解,那么还是具备其付费的价值的。

胖达的信息付费的主要来源是一个叫做极客时间的网站。极客时间上面胖达目前最推荐的专栏有几个,一个是左耳朵耗子的专栏,一个是技术管理36讲,还有一个是CTO技术论坛。这几个是绝对值得胖达所付出的价格的,当然由于胖达是属于一个不愿意受到限制的人,所以实际上是购买了一年1999套餐任享所有内容的。如果你是IT从业人员的话,1999的价格对你来说应该完全能够负担的起。里面的信息的质量,虽然说良莠不齐,但是我想要能找到满足自己需要同时物有所值的专栏,也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尤其是每年专栏数量还在不断增加的情况下。

还有一点要指出的就是相当多的文学书籍在胖达看来可能可以被归属于第二类的信息的品类之中。但是由于人生有限的缘故,胖达对于文学书籍的阅读的优先级现在调整到极低,也就是说基本上在我的书架上没有任何一本文学书籍,不论是通俗文学还是严肃文学。在我看来,阅读文学书籍所获得的收获,远远比不上一本非虚构性的严肃出版物所能带给胖达的收获,当然我是指级别相同的情况下,你不能拿一个经典文学和一本没有很多实际内容的畅销书来对比。
经典文学和社科经典丛书相比,显然是社科经典和教科书的信息量要大的很多。相对应的对于时间的利用的效率也要高。所以胖达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只能完全放弃文学这个品类,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行挑选。

第三类信息的来源只有说过多而不会说过少,所以说第三种信息就看大家各自的取舍了。
对于胖达而言,第三类信息的获取渠道已经在前面说过了,就是打造自己的RSS信息流,将信息的被动获取转为主动获取,同时又不至于对时事失去掌握。
当然我必须要指出的是,现代人妄想掌握所有的时事这种企图是徒劳的,而且是没有意义的。一般来说我们只要稍微不被时代所抛离就足够了,也就是说一天并不要花超过30分钟以上的时间在第三类信息的获取上,否则你绝对是浪费自己的生命。


三种信息的划分和三种信息的获取渠道都已经说过了,接下来胖达就说一说是如何使用这三种信息的。

首先对于信息来说主要有分两种,一种是实体性质的,一种是电子信息性质的。

对于第一种而言,毫无疑问,它的载体就是书了。对于第二种而言,它的载体可能是微信书城里的书,也可能是pdf,也可能是epub,或者是其他你能找到的格式。

对书而言,大家都知道应该怎么阅读,没有什么好说的。

但是对于电子信息而言,首先要指出来人类对于电子信息的阅读是有一个模式的,这也是阻碍很多人将电子书和电子信息的获取当做严肃信息来源的一个原因,那就是信息呈现的终端设备会严重影响我们对信息获取的效率。
用简单的话来说就是屏幕越小,我们越难从中获得严肃信息。这有两方面的原因:

  • 一方面是,小屏幕同一时间所能呈现的信息是有限的,而人对于信息的理解和获取是需要联系上下文的,当一个有限的屏幕无法足够数量的呈现上下文的时候,就会阻碍人对信息的理解,当这种信息属于第一类信息的时候,你本来就需要动用脑力了,这个时候,终端设备如果阻碍你对信息的获取,那这就只有反效果。所以说小屏幕的终端只适合获取第三类信息,是绝对没有办法适合获取第一类信息的。
  • 另一个原因是屏幕越小越容易造成人的焦虑感,而焦虑感对于人类理解信息的含义和思考信息的意义的时候,也是一个阻碍。

所以说当我们希望通过电子书和电子信息的形式获取第一类信息的时候,我们的要求应该是屏幕越大越好,同一屏幕上所能展现的信息越多越好,当然是在不损伤眼睛的情况下。

所以不论我是不是在使用微信读书来获取信息,当我希望获取第一类信息的时候,我的第一选择是在大电脑屏幕上,当情况不允许的时候我会使用平板。
由于微信读书是不支持电脑终端的,所以当我需要在微信读书中获取第一类信息,同时我又具有大屏幕的使用条件的时候,我会在电脑中安装安卓的模拟器,然后在上面安装微信读书的软件来实现微信读书的阅读功能。这种阅读的体验其实还相当不错。
顺便说一下,如果是pdf的话,我会使用surface平板,作为阅读工具同时使用触控笔来在软件中做标记,并且这种标记是可以随着pdf一起保存的方便以后的查阅。但是无论如何,这种标记是没有办法跨平台和跨软件进行统一保存的,所以一般来说我会尽量寻找其他方式的电子书。
对于epub格式,我会使用多看阅读来进行信息的获取,多看阅读也是老牌阅读软件了,现在也可以将书的笔记和书摘做一个云上保存在自己的小米账号中。这种体验仅次于微信图书。


上面说了三种信息的划分、获取渠道和胖达是如何使用这三种信息的,那么接下来说一下胖达在什么时候来分别获取这三种信息的。

对于第一类信息而言,不论是任何人,也就是对于严肃出版物和需要深入思考的出版物,我们必须要划分整块的时间。因为人对于信息的理解是需要联系上下文的,如果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被频繁地打断,那么当我们返回到阅读状态的时候,通常都没有办法理解,刚刚所看到的东西必须要必须要重新联系上下文之后才能真正理解,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办法使用整段的时间来获取第一类信息的话,频繁的打断会严重的影响我们获取信息的质量和速度。
而浪费时间就是浪费生命,所以我们尽量使用分配整个的时间给第一类信息。
同样的,如果你有看过深度工作这本书,你也会知道人类能够进行深度思考的时间一天也是有限的。所以说,我们尽量分配能够深度思考的时间给第一类信息的获取。
顺便说一下,这种深度思考的时间一天大概只有四个小时,所以说如果你看一本非常严肃的书让你看得很辛苦,你一天最多也就只能看四小时,超过四小时之后,你对这本书的消化和吸收的质量是要打严重的折扣的。
如果你对番茄钟工作法有了解的话,建议可以使用番茄钟工作法来阅读第一类信息,也就是说以25分钟为一个单元,或者用两个番茄钟50分钟为一个单元,当阅读了一个或两个番茄钟之后起来休息一下,休息一下眼睛也放松一下身体。

人一天的时间或者说可以获取信息的时间,毫无疑问不可能是连续且不会受到打断的,那么这种填充第一类信息获取的空隙的时间就可以用来获取第二类信息。
也就是说当你看第一类信息的书籍看累了,或者说你预见到接下来没有办法非常的集中精力的时候,你就可以切换到第二类信息,这时候一方面可以放松你的精神和减轻你的压力,一方面又不至于浪费时间无所收获。

而对于第三类信息的时间,只需要见缝插针地使用一些碎片时间即可。
例如上下班通勤的时候喵一下手机。

胖达以前在有关播客,你所要知道的一切中曾经提到过胖达收听的是英文播客,并且在收听英文播客的时候,阅读第二类或第三类信息。这种时候既可以达到锻炼英语语感,又可以达到不浪费时间的目的。

实际上胖达在最近这一段时间上下班通勤时间并没有收听英文播客,而且在地铁上的时间我也并没有阅读第二类和第三类信息。这个时候我在做什么呢?其实我在收听一个叫做翻转电台的播客。当然由于播客的固有限制和翻转电台的信息量,如果你用原本的速度来听也是不够的,所以我一般使用两倍速来收听。
翻转电台对于现代人了解现代社会和了解哲学算是一个不错的来源,当然,电台本身的立场和讲述者的倾向是有明显偏差的,需要读者自己加以分辨。这个地方胖达没有办法帮助你,这也是为什么我说年轻人不要读哲学的一个原因,因为你很容易被人带偏。
你自己没有分辨能力的时候,任何人只要是比你站的角度高,你都会觉得他是对的。只有当你能够平视一个人的时候,你才可以不被它的偏见和立场所影响,而年轻人很难做到这一点。

胖达觉得值得提出的另外一个信息获取的原则就是,同类别不要同时看超过两本以上的书。也就是说我们尽量应该保持第一类一本第二类一本这样的交错阅读书籍的习惯。
千万不要看了一本,然后中途跑过去看其他书。我们提到过人类对书籍的理解内容的理解是需要联系上下文的,那么当你不断地切换书籍的时候,实际上你对于这种上下文的理解的体验也是割裂的,这会给你带来极低的阅读效率和不太良好的阅读体验。
而且如果一本书阅读的时间拉的太长,很有可能看到后面已经忘了前面在讲什么。
同时胖达认为一本书只有能够坚持到看完,你才可以说这本书所要讲的内容已经被你大致了解了。

我看到有很多人在微信读书中,一本书只看到前百分之十百分之二十就放弃了,我其实是想问这些人,既然你已经看了,为什么不坚持看完?

如果你发现自己没有办法坚持看完,觉得这本书不能满足你的要求,那你当时就不应该看!
这个时候你应该改进的就是你挑选书籍阅读的眼光。

胖达在微信读书上,也有关注一些书友。我最关注的就是,这个书友他所阅读的时间和他所看完的书的数量之间的比例。
我知道微信读书对于书籍阅读的时间是有偏差的,至少在胖达这边它是偏小的,经常一本书我觉得看了几个小时,但是微信读书统计出来只有一两个小时。不管怎么样胖达一直是坚持在微信读书上阅读严肃出版物,目前为止大概花了300多个小时,看了90多本书,也就是平均四个小时左右一本。
我经常看到很多人看了一两千个小时,但是只看了个位数的书或者十几本书。
如果这种人看的是网文的话,我倒还能理解,如果他经常看严肃出版物的话,其实很想问问他,你看书的时间都跑到哪里去了?你这样阅读的效率到底有没有?你到底从这些阅读中获得了多少收益?

我强烈建议大家如果在阅读电子书的时候,不要超过两本同一种类信息的阅读,同时间不要超过一本。实体书,比如说我们没有办法随时携带,只能在家里的时候看这种是可以例外的。
如果可以便携阅读的书籍,千万不要超过一本/种类,否则一定会影响你的效率,浪费你的时间。

以上就是胖达的信息获取图谱,从信息的分类、获取信息的渠道、如何使用信息以及何时使用信息都进行了阐述,希望大家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参考一下,没兴趣的同学看看就算了吧。

本篇已被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