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ve successfully subscribed to 完美的胖达
Great! Next, complete checkout for full access to 完美的胖达
Welcome back! You've successfully signed in.
Success! Your account is fully activated, you now have access to all content.
为什么说马克思是错的:论员工与公司的关系(管理篇)

为什么说马克思是错的:论员工与公司的关系(管理篇)

. 约 39 分钟读完

前天写了员工篇,管理篇写了两天了,争取今天写完。

为什么不是公司篇呢?其实站在公司的角度看员工与公司的关系不就是管理了么。

看到这篇文章的你有福了,我哪儿也不转发,咱博客的读者也得有点优越性对不对,嘿嘿。我们也不要宣传这篇文章,要让其他人发现之后突然吓一大跳才好玩,哈哈哈蛤(错别字,伪)。

我们首先从管理学的发展说起。

管理学的发展在胖达看来可以认为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这是管理学的史前阶段
但并不是人类的史前阶段,史前是针对现代管理学的奠基人彼得德鲁克而言的。
在彼得德鲁克整理出现代管理学理论之前并不代表管理作为一个社会现象就不存在了。
我认为,自从当人类出现了不平等开始,管理学就出现了

比如奴隶社会,奴隶主和奴隶之间的关系,不就是管理学研究的范畴吗?
封建社会领主和领民,中国的地主豪强和佃农,资本主义初级阶段的黑心资本家和血汗工人等等,这种管理关系早就出现在人类社会中了,只不过没有人总结而已(也许有,不过我懒得查了,反正也不影响表达,容我偷个懒)。

那么,用胖达的话总结,第一阶段的管理本质是什么呢?

  • 第一阶段的管理本质是把人当牲口使。
  • 第一阶段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是主宰和强迫的关系。

之所以有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因为被管理者的全部或部分人身归属权是属于管理者的。
也就是说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是极度不平等的。
虽然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但是反抗总归是一个不得已的事情,历史上的大部分时期和大部分人都还是被迫接受了这种不平等关系,并且将自己的人生目标定义为实现从被管理者向管理者的跃迁。

这种时候的管理手段是粗暴的,是血腥的,是不人道的,毫无疑问。

后面我会揭示出第一阶段的管理手段之所以是这样的根本原因

在昨天的文章中我说过员工的几种层次,抛开公司这个概念尚不存在和普及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当工业革命开始,资本主义社会开始萌芽,出现无产阶级之后,第一阶段的管理理念和第零层次的员工定位是严格对应的。

所以,马克思的年代,当他研究和思考员工和公司之间的关系的时候,他就只能看到这种血汗工厂的模式,于是他写出了剩余价值理论,虽然现在看是过时了,但是当时作为指导无产阶级打烂枷锁的理论基础,当然是有其先进之处和现实意义的

我们说马克思错了,并不是说他真的错了,其实真正含义是有些理论已经过时了,其实是说教条主义的照搬他的理论不与时俱进这种看待和应用马克思主义的方式是完全错误的。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可是仍然有无数人一再的犯这同一个错误,真是让胖达着急。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上篇文章说马克思错了,其实是胖达错了,其实是直到还在用马克思这个剩余价值指导现实的人用错了,胖达的文章是标题党
但是,其实我说的马克思错了并不是剩余价值理论哈哈哈,员工篇和管理篇本来是一篇文章,由于篇幅原因分开为两篇,所以当你从上一篇看到这一篇结束,你就知道马克思到底错没错,又错在哪了。
先剧透,胖达不是标题党哦。

幸运的是,我们已经离开了这个管理学的史前阶段,至少是部分的。

不幸的是,在某些我们看不到的角落,比如黑煤窑,比如血汗工厂,比如文明触及不到的各种法外之地,史前阶段的管理现象依然存在,即使我们早就已经定义它是违反人性的。
但是违反人性和带来利润比,黑心资本家们会选择哪个是毋庸置疑的。

我们只能期望社会的发展快一点,再快一点,当文明的光芒洒遍大地,当不人性的勾当无处可逃,当没人性的人全部受到应有的惩罚,这种第一阶段的管理能从人类社会中全部消失


第二阶段

好了,令人不适的话题我们先抛开(部分证明了胖达的伪善性),我们看看管理学的第二阶段到底发生了什么。

彼得德鲁克的书很多,其他人总结的管理学也很多,我就不做一一考究和解释了,直接给个概括总结,管理学的第二阶段是从德鲁克对生产型企业的观察,比如流水线上的工人等,经过思考研究和总结的一套理论。

对于制造业来说,使用德鲁克的管理学是很自然很合适的,因为这就是管理学第二阶段的起源和目的

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管理学第二阶段的手段已经基本定型。
总结一下就是一手胡萝卜一手大棒,通过KPI规范和评价员工的工作职能以及成果,通过金钱对员工的行为进行规训,以达到贯彻管理层意志,保证公司顺利运行的最终目的。
德鲁克的管理学是有关执行力的科学。

那么,用胖达的话总结,第二阶段的管理本质是什么呢?

  • 第二阶段的管理本质是把人当机器使。
  • 第二阶段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是雇佣和驱使的关系。

虽然看起来一手胡萝卜一手大棒这种方式是将员工当牲口使,但其实本质上是将员工当机器使,区别在哪呢?区别在牲口的主人对牲口有一切处置的权力,而现代公司对员工不再拥有这种至高无上的权力,只有雇佣和解雇的权力。所以第一阶段的管理实质是把人当牲口使,而第二阶段则不是。

在第二阶段的管理看来,公司本质是一台机器(考虑到德鲁克研究的对象就是流水线型的公司,这是很正常的结果),员工实际上是公司这个大机器上的一个零件,或者说是服务于大机器的一个小机器

当你从这个角度看第二阶段的管理的时候,一切就豁然开朗。

这种管理的本质就是将员工降格化,员工不再是人,而是螺丝钉,是砖,是机器的一部分,只看是否合适,不合适就换,合适就用。

我是一块,哪里需要哪里搬。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颗小小的螺丝钉,在自己的岗位上勤恳工作、默默耕耘、本着一份大大的责任心,在一颗小小的螺丝钉岗位上尽职尽责。

怎么样,再看一次这些口号,大家是什么感觉?

那么,在这中间有一个很明显的部分缺失了,是什么呢?

人,大写的人!

每个员工都是活生生的人,可是在这种管理理念中,作为人的概念被剥离了,剩下的只有冷冰冰的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在昨天的文章中我说过员工的几种层次,在马克思主义出现之后,资本主义进行了修正主义的自我改良,于是我们可以发现第二阶段的管理理念和第一层次的员工定位是严格对应的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嘿嘿,都怪马克思呀,根子都在他那!

这次马克思是真的错了,错在哪呢,错在这句话: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大家上学的时候难道没有觉得这句话怪怪的吗?
这句话错在哪呢?
这句话没有把人当人
你看这句话,人是社会关系,那人自己呢?人自己没有意义吗?这不是本质上否定自由意志,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吗?
从这句话我们得出的推论就是人的一切举动都是对外界社会关系的反应,也就是说作为人本身一直是被动的,没有主动性存在的空间
肯定有人说胖达你这是曲解,马克思不是这个意思。
嗯,我上次查的时候最新共识好像还是说他这句话就是这样的,没有别的意思。

没有离开人的社会关系(如某种永恒理念或神圣秩序),也没有离开社会关系的人(如抽象的孤立个体)。
……
在马克思看来,人的本质离不开以物质资料生产为基础的劳动实践,只有在这种社会关系中才能实现人的本质。可以说,人的本质从来就不是一个纯粹理论问题,而是一个与生产力、生产关系的辩证发展紧密相连的实践问题。
……
综上所述,通过对诸多疑义的澄清,我们得以明晰该命题的应有之义:在马克思主义中,人的本质在现实中的定在(“在其现实性上”)就是社会性,这种社会性就是马克思一直强调的,基于物质资料生产的实践活动上的“社会关系的总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传统理解并无问题。
徐瑾 疑义澄清:“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探微 原载《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7年第4期

真的是这样吗?
马克思一直强调的是基于物质资料的生产实践活动,忽视了人作为人本身的精神欲望和主观动机。换句话说马克思不关心人的思想,只关心人的行为,说到底还是把人当做一个物化的人,当做一个低级的功能性的实体

我们做个思维试验,假设你被扔到一个独立空间,你出去之后空间里面发生了什么没有人知道,空间里面啥都没有除了一个拼图,拼图只差最后一步就能完成了,你会想去完成吗?
你从这个空间出来前后你的社会关系没有任何变化,但是你作为人本身这个客体是有自己的主观愿望的。人类天生有自我实现的需求
甚至不用人,其他灵长类在面对一个智力小游戏时也会主动进行研究试图解开谜题。
甚至不用灵长类,老鼠在没有任何需要的情况下也会主动去滚轮上跑步。
不用任何强迫和引诱,我们都有主动要完成某件事的欲望。遗憾的是这个欲望在管理学的第二阶段是被无视和无法得到满足的
当然我们并不想无限制的完成一件事,我们想完成的是有创造性的、有挑战性的、最好能带给我们成长的事。一个过于低级过于高级的事对我们来说都是不愿意做的。至于重复性的机械事物更是反人性的。

再假设一个实验,如果一个人不幸流落孤岛一个人活到去世,他的社会关系完全被剥离,难道有人可以说现在开始他就不再是一个人了???

定义我们是人的关键到底是什么?人确实是有社会属性无疑,但是人也有精神属性和物质属性,在马克思这个定义里面后两个属性即使不是被无视至少也是被轻视了。

马克思主义的这个定义太关注人的社会性和功能性,却不够关注人本身和尊重人,我认为是一个错误的结论
马克思当然不是傻子,可是他也不能超越时代。
他那个年代还是第一阶段的黑暗管理学盛行的年代,无产阶级冒着生命危险每天劳作十几个小时,暴动的怒火一触即发,你觉得这种现实环境下他能观察到无产阶级作为人的主观能动性吗?每天累得回家就睡觉了,还能动,动你妹啊!
所以马克思的错是时代的错,而不是马克思自己一个人的错。
我们一定不要超越时代的批判任何人,不是每个人都有我们现在这么好的条件的。不批判,但是一定要认识到有错误的存在,而不是照搬教条主义的思考。

如果从马克思关于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的结论看,我们作为家庭成员要行使家庭成员的职责,作为国家公民要行使公民的职责,作为劳动者要行使劳动者的职责,但就是不知道我们自己到底想干啥。我们能感到各种压力扑面而来,却找不到出路,充满焦虑,每天走在泥泞的小道上。
难道我们作为人没有自己的任何主观想要,不受任何外界引发和影响的愿望吗?
读者自己问问自己,我除了是公司员工、父母的孩子,我自己到底想干啥?有没有世界很大我想去看看的冲动,有没有想一个人安安静静完成的一件成就?有没有想参与一件伟大的事情的愿望,哪怕没有报酬?一个都没有?奇怪了,那那些NGO的志愿者都是石头里冒出来的吗?

我是非常不认同马克思的这个对人的定义的,失之狭隘。


不过很显然管理学的第二阶段就是以这个定义为基础构建的。

怎么可能?为什么资本主义的管理学会基于马克思主义构建呢?

因为马克思主义自诩资本主义的掘墓人,并且资本主义显然是把这句话当真的。

最了解你的就是你的敌人

那么对于资本主义来说,在掘墓人把自己干掉之前先根据掘墓人的理论对自己进行改良,走修正主义道路,不就能避免被干掉的命运了吗?
所以,从马克思年代的血肉工厂的剥削与被剥削到现代公司和员工间雇佣合作的关系变化,就是资本主义根据马克思主义改良自己的结果(当然资本主义不会承认)。

所以马克思主义确实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但他掘的是古典资本主义的墓,现代修正主义的资本主义还活的好好的,这就叫我先自杀这样你就杀不掉我了,哈哈哈。

由于管理学的基础是不把人当人的社会关系的总和理论,那么很简单,员工和公司之间的关系是什么?雇佣关系,那么公司出钱,让你干嘛就干嘛不让你干的就不准干。在这种关系下管理者默认被管理者是想逃离劳动的,所以必须通过温柔的强迫(KPI和奖惩制度等)来强制被管理者。

同时对生产型的制造业来说,流水线的工作也确实容不得员工有什么自由发挥的空间,于是第二阶段的管理学如鱼得水,具备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并且,流水线上的工作就是反人性的,没有人的主观意愿每天重复一个动作一千次,于是第二阶段的管理学也从来意识不到我管理的是一个人,你看这个员工就是天然不想干活啊,我就是要胡萝卜加大棒才能保证公司运作啊,却从来没有反思过员工不想干活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可能是员工需要被强制,也可能是因为你这个工作太low违反人性啊对不对?

直到——员工意识到我特么的首先是个人,然后才是你们公司的员工好吗!

于是我们看到使用第二阶段的管理学公司在面对崛起的第二层次的员工定位面前是溃不成军的。

不断的有人哀叹,现在的员工人心散了,不好管了。

是员工的错么?不是,是第二阶段的管理学构建的生产关系不再符合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形式了,是现代生产力的发展不再是以将人当机器零件的生产型公司为主体,于是管理学的第三阶段横空出世。

所以我们一直说与时俱进,一切不与时俱进的东西不论当年多么先进最终都要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的管理学首先要从《驱动力:在奖励与惩罚已全然失效的当下,如何换发人的热情》开始。
从驱动力的副标题你也能看到第二阶段管理学的无奈,全然失效了啊同学!
不过这也说明人家资本主义还是与时俱进了的,你看人家就在找办法啊,而且还找到了啊。
最搞笑的他妈的还找到了共产主义

驱动力这本书里面提到了驱动力3.0的概念。
什么是驱动力3.0呢?
作者认为驱动力是分级别和阶段的。
事实上我认为你现在就去看这本书比看我在这瞎比乱写要更有用的多,微信读书就有,免费无限卡可看。
先去看书吧同学。

驱动力1.0就是生存的驱动,恰好对应管理学的史前阶段也就是第一阶段,也对应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研究的时代,那时候的血肉工厂们,同样也对应员工定位的第零层次
员工(奴隶、佃农等劳动者)面对管理者的死亡和肉体威胁,为了生存这个第一需要被迫参加劳动。
这也是第一阶段的管理之所以粗暴血腥和不人性的根本原因,就是要通过威胁被管理者生存的手段才能实现第一阶段的管理
驱动力1.0也对应马斯洛需求金字塔的下面两层,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

到了驱动力2.0阶段,就是生活的驱动,完美对应管理学的第二阶段也就是德鲁克的管理学,同样也完美对应员工定位的第一层次
驱动力2.0就是管理学第二阶段的手段,也就是一手胡萝卜一手大棒,通过外部的引诱和鞭策规训员工的行为,员工在外部压力和驱动力下被动的工作,这也是现实中第二阶段的德鲁克管理学的最佳实践
驱动力2.0时代生存已经不再是第一目标,因为没人再面对管理者的死亡威胁了,那么这种时候如何生活得更好就是被管理者的第一驱动力。
由于这个时期的公司,也就是管理者提供的职位大多数是生产型的流水线式的工作,我们掉过头来看当然能看到这种工作的反人性程度,于是管理者依然要使用各种温柔的强迫手段来规训员工来完成工作,员工在这种规训下不断被教育被惩罚被奖励,最后被异化为公司的一个零件,丢失掉自己的人性
驱动力2.0也对应马斯洛需求金字塔的下面两层,社会需求和尊重需求


但是突然有一天人们发现这样是不对的,人不是这样的
于是就出现了驱动力3.0。
驱动力3.0就是自我实现的愿望,就是人的内驱力
所谓的内驱力就是和驱动力2.0时代的外驱力对应的。内驱力顾名思义是人内在的,天生的驱动力,而外驱力是外界强加到员工身上的被迫的驱动力。
比如你想过好生活,想赚更多的钱,那就上班吧,那就研究怎么才能升职吧,你想还贷?那就乖乖听话,不然就开除你哦,这种就是外驱力。

按道理说外驱力既然已经正常运转了一百年(从福特发明流水线开始算的话),那为什么突然就不好使了呢?为什么突然就变的有缺点了呢?
其实外驱力和第二阶段的管理依然是好使的,在生产型企业我们依然可以用的好好的啊。在那种企业里面,工作是反人性的,重复的单一性的劳动,人就是机器的一个零件,就是流水线的一个部分,在这种地方我们依然可以使用老办法而且也只能使用老办法,因为你一放开,员工就不干这种反人性的工作了,所以管理者依然需要使用强迫性手段来规训员工。
实际上如果你再仔细思考一下,随着生产力的不断进步,这种将人当做机器的企业迟早是要转型的,转型成什么呢?转型成机器本身来当机器啊。这种工作就是反人性的,但是我们依然使用人来做这种事情的唯一原因就是人比机器便宜。所以随着机器越来越便宜,人越来越贵,这种企业的最终归宿一定是使用机器人和AI来完成所有机械性重复性简单化的反人性的工作,只有技术、创造性等职位还需要人。
将人当机器总有一天不如直接用机器对不对,至少机器给电给油就干活,也别操心什么管理了。
事实上,任何我们现在看来可以被机器取代的工作岗位,这些公司都应该而且只能使用第二阶段的管理来运作,例如呼叫中心,例如银行部分工作,毕竟机器取代还有一个时间段,在这之前第二阶段的管理和驱动力2.0还是没有过时,只不过我们一定要明白这些手段已经不再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和新时代的公司,并且它们迟早会变成无人化

那么事情其实已经很清楚了,当知识型企业出现,当员工也就是被管理者不再从事重复性的机械劳动,而是从事创造性的知识型劳动,驱动力2.0的外驱力就不再是一个正面作用,而是一个反效果
比如设计师、软件开发、技术工程师、销售等等等等。
为什么我们说这些工作外驱力会有反效果
这就是《驱动力》这本书想要告诉我们的,再说一遍,先去看书比较好!


书里提到和解释了很多实验,我就不多说,总结一下就是当人们因为外驱力(被引诱或强迫)做了一件事之后,一旦外驱力消失人们就会排斥这件事
打个比方,我们都喜欢玩游戏是不是,可是职业玩家你看下班后还有喜欢玩游戏的吗?
你可能会反驳,不是有加班狂的存在吗?对,是有加班狂,可是他加班的时候外驱力并没有消失,他还是抱着目的在做,想升职等等,一旦完全放松下来他是不会再想工作的。
外驱力在人们的脑中将一件事与外部的奖励或惩罚联系起来,当外驱力消失,人本身就绝不会再对这种事情有任何自发的欲望,这就是外驱力规训的真相。
所以外驱力确实适合任何反人性的工作,因为本来人就不想去做,那就通过规训让人去做,没毛病。

但是对知识型岗位来说,人是有内驱力的。
打个比方如果我学了十年某知识,觉得自己很厉害,我就无时无刻不想抓一个人告诉他我好屌,屌爆了,这种时候你让他做这个知识的传播者和培训师,是不是就特别符合我的内驱力
如果我学了十年某编程,看到一个功能,我是不是就特别想去实现一下去挑战一下,而且还能顺便增加自己的能力,是不是一个自发的欲望在那里?
我们公司有一个特别合适的解决方案,可以真的解决用户的问题,是不是我们就特别想告诉用户这是真的有用,真的值这些钱我们真的不光是为了赚钱对不对?
但是一旦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使用外驱力来强迫员工做这些他本来挺想做的事情,完蛋了,你就把他/她脑海中原本想自觉完成一件事情的欲望给消解了,从此他/她在这件事生就不再觉得是享受了,原本的内驱力不见了

所以员工和公司的管理层次以及工作内容一定要匹配,当我们对第二层次的员工使用德鲁克的规训管理方法后,后果是悲剧性的,要么员工不愿意接受强迫磨洋工或辞职,要么公司丧失了一个原本求之不得的好员工,丢失了一个公司变好的机会,双输的结局。

如果我们尊重被管理者作为人本身,承认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诉求,那么一旦员工不再操心生存和生活之后,主动自发的完成工作的欲望就是非常有可能的,前提是我们提供的工作和任务符合员工内驱力的方向

你不能说我们这个工作是要编程,结果让一个学设计的人来做,他不愿意做啊。

员工一旦找到自己的内驱力,就是我们之前员工篇提到的第二层次的员工,他会主动自觉的增加自己的能力,虽然目的是为了找下家或者做私活,但是公司如果能及时察觉到这个趋势,提供更能发挥员工能力的岗位和对应的薪酬,难道不是双赢的局面吗?

事实上,当一个使用第二阶段管理的公司遇上找到自己自驱力的员工,才会产生第二层次的员工定位,因为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思想水平已经不匹配了!


那么,用胖达的话总结,第三阶段的管理本质是什么呢?

  • 第三阶段的管理本质是尊重员工作为成年人有自我实现的需求。
  • 第三阶段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是互相尊重互相认可互相服务的关系。

真正适合自驱力员工的公司是采用驱动力3.0作为管理指导的公司,就是采用第三阶段管理学思想进行管理的公司,这种时候员工和公司的定位就进化到终极阶段
这时候我前面在员工篇提到的第三层次的定位就呼之欲出了:

员工和公司的关系是合二为一的,我即公司,公司为我。

听着怎么这么像鸡汤啊,太扯了吧?

真的扯吗?

假设一个这样的员工,从心底接受公司的价值观,也愿意为公司的愿景实现而努力,平时不需要通过额外的规训进行强制主动接受让自己成长的工作任务,增强自己的能力,负有责任心,为实现和完成一件事情而骄傲。
对应的公司有一个让人鼓舞的愿景提供让员工感到挑战同时又可达到的工作任务,主动帮助员工成长同时对员工的成长做合适的薪酬匹配或荣誉,为员工提供成长的空间和适合个人天性发挥的岗位,让员工感到自己的工作是充满价值和被承认的,同时透明的政策让员工感到公平,愿意承认员工作为创造公司价值的主体之一而不是工具(合理的股份或期权)。
员工随时意识到自己是公司的一员,愿意为公司的愿景而工作,因为公司的愿景就是员工的愿景,公司的价值观就是员工本人深刻认同的价值观,我就是公司的一部分,公司的一切精神都能在我身上得到体现。或者换句话说员工本身就携带了公司的“ DNA ”,员工本身就是公司在更小维度上的一个分形存在。这就是我即公司。员工因在公司能达成自我实现而自豪
公司为员工做好服务,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公司的管理目的是为员工提供更好的发挥平台同时实现公司的愿景,公司通过为员工服务真正解决员工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满足员工自我实现的需求,吸引更多伟大的员工来共同工作,公司通过期权和股份的分配让员工的努力不是徒劳的,这就是公司为我。公司因聚集了追求自我实现的员工而骄傲
之所以不说公司即我是因为毕竟还有资本的存在么不是吗,除非全体合格员工持有公司的全部股份那才是公司即我了。
最好的管理就是服务员工,而不是执行管理层意志。

是不是这样就有那么点现实性了?读者有没有想在这种公司工作呢?
桥水奈飞等就是典型的这种公司。
这种公司并不是只存在想象中,是真实存在的!

如果将公司分级别的话:

  • 第零层次的员工加上第一阶段的管理方法,这是一个糟糕的公司。
  • 第一层次的员工加上第二阶段的管理方法,这是一个一般的公司。
  • 第二层次的员工加上第二阶段的管理方法,这是一个卓越的公司(公司因员工而卓越而不是相反)。
  • 第三层次的员工加上第三阶段的管理方法,这是一个伟大的公司。

伟大的公司的实质就是尊重员工作为人的自我实现的驱动力,同时将公司打造为员工实现驱动力的平台,不断的聚集找到自我驱动力的员工,为了实现公司的伟大愿景共同奋斗

第三阶段的管理和公司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解放员工的天性尊重员工的生存和生活需求提供满足员工自我实现需求的平台
只有这样的公司才是伟大的公司。
一个不想做好服务型管理工作的公司或者想无偿占有自我实现型员工高于社会平均生产率工作成果的公司不是一个伟大的公司,是一个耍流氓的公司。

胖达当下为自己找的天命就是找到一条让自己的公司走上伟大的路,路长且阻,且行且珍惜
当然步子大了容易扯到蛋,慢慢来不着急,先从务虚开始


那可能有人要问了,难道公司是活雷锋?就只为员工提供平台,公司不要赚钱的吗?
那当然不可能,这就是为什么只有到现代社会才会有这种公司的生存空间
生存还是奢侈的时候,理想什么的太遥远了。
只有当社会物质极大丰富,人民的物质生活需求满足不需要太多关注的时候,我们才能将主要目标转移到人民的精神生活需求,这时候才有知识型公司的用武之地,也只有这时候才有伟大公司的发挥的舞台

说人话就是大家都有钱了才有资格追求自我实现
以前大家没钱你搞自我实现当然是亏本的,谁给你付钱呢?
现在都有钱了变现的手段那么多,我们才能一边自我实现一边赚钱不是吗。如何将员工的自我实现和公司的盈利目标有机结合同时充分尊重员工发挥员工的潜力提供员工发展的空间是我们现代管理者要首要关注的事情。

所以一切都还是回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生产力进化了才带来了倒逼生产关系进化的动力,任何试图强行实施不符合生产力实际的生产关系的举措,都是拔苗助长,都是注定要失败的。奇怪的是这种例子居然还有不少!
失败的例子自己脑补吧,此处有删节
从这点说只要还有劳动的存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就永远不会过时。当然某些描述需要与时俱进的进行补充。

第三阶段的管理学和伟大的公司正是顺应当前的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同时这种生产关系能更大的释放我们的社会生产力
从这个角度我们也能很容易理解一个事实,那就是为什么驱动力3.0和第三阶段的管理学都还是由国外的学者和专家提出和研究的,人家生产力发展水平比我们强,早很久就进入这个状态了啊。

饱暖思淫欲,中国人之前还没饱暖,哪来的空间让你思淫欲呢?

胖达注:这个淫欲在此我并不解释为淫荡,而是淫雨霏霏的淫,也就是过度过分的意思。精神需求在生存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确实就是过分的需求


再畅想一下,当所有的机械性工作都由机器人和AI来完成,每个人都无需操心物质生活,只要找到能发挥自己天性的创造力的工作岗位,这不就是共产主义的按需分配的天堂吗?
这种时候任何物质的生产其实都是重复性的机械性的工作,都是由机器本身来完成

  • 物流?机器完成。

  • 流水线?机器完成。

  • 农业?机器完成。

  • 市容卫生?机器完成。

  • 低端服务业?机器完成。

  • 运输工具?无人驾驶。

  • 低端餐饮?机器完成。

  • 建筑和建设?机器完成。

  • 云计算大数据?这不本来就是机器做的嘛……哦,CI/CD DevOps AIOps 等等全部不需要想象力的工作,当然是机器完成了。

  • ……

  • 设计?人来干。

  • 工程规划?人来干。

  • 文学艺术?人来干。

  • 有意义的 Coding ?人来干。

  • 高级厨师?自然有人喜欢干。

  • 赛车手?自然有人喜欢干(啊啊啊我就是一个)。

  • 飞行员?自然有人喜欢干(啊啊啊我又是一个)。

  • ……

没有任何强制性重复性的工作需要人来干,人的劳动都是因为自我实现的需求,因为自我表达的需求,因为自我进步的需求,都是真正能体现人作为人本身的创造性知识性的工作。
当然了有人就是闲得慌想去搬砖也没有人拦着对不对?

伟大的公司、第三阶段的管理学、驱动力3.0、员工的第三层次,全体融合在一起,就是共产主义的雏形
当然目前生产力的发展还没有到这个程度,所以伟大的公司只能是小范围内的实现,说人话就是伟大的公司先要赚钱才能泽被员工,赚了大钱才能泽被苍生,但生产力总会发展的,伟大的公司将越来越多,直到所有不伟大的公司都被取代。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探索怎么做一个伟大的公司,当一个伟大的公司还不现实的时候,是不是可以从一个伟大的部门开始?或者先从自己做一个有自驱力的人开始呢?

资本主义的学者写的《驱动力》其实却隐藏着通向共产主义的精神道路,难道不是很讽刺吗?社会主义的学者都他妈的在做啥???


当我们整个社会都变成一个伟大的公司实体每个人都用第三层次的员工的定位来要求自己,这就是共产主义的现实版本。
共产主义的目的就是把人从工作中解脱出来,把工作和劳动解耦,共产主义的人,找到自驱力的人,愿意通过劳动来实现人生价值,而不是被迫参加工作

当然,有些人是怎么也不能找到自己的内驱力的,也是无论如何都没有自我实现的欲望的,这种时候并没有什么关系,反正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了,共产主义嘛,就当养猪了。
嗯,此处有删节,大家自己脑补。

这就是为什么我认为第三层次是员工和公司的终极关系的原因,伟大公司的下一步就是共产主义了,工作这个概念都不存在了,哪里还有公司啊哈哈哈。
哎呀为什么胖达老是答一些动不动就终极的答案呢,果然不愧是完美的胖达,完美的自恋狂

所以说,社会主义社会的前途总归还是要落实到一句话,经济发展就是硬道理,既然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已经被马克思解释的清清楚楚,那么我们只要不断的发展生产力生产关系就自然而然的会进行演化,地上天国的未来也就自然而然的浮现出来。
以前提到共产主义大家都是十脸茫然,听起来是屌可是现实太沉重完全想象不到是个啥样子。
今天我这么一解释是不是又有点可以想象了呢?


我果然还是一个共产主义接班人(三十年前的),各种黑话信手拈来。完美

妈的胖达一定是疯了,好好的写公司管理怎么跑到共产主义去了……这是我要给公司培训的资料,果然还是不能太放飞自我,共产主义什么的删掉删掉
幸好我的博客是匿名的哈哈哈。完美。
胖达脑洞集合最高!胖达已经超越了自己的癫疯(没有错别字)!

另外不好意思,今天还是写不完啊,这篇基本上是纯鸡汤没有勺子,大家不看也行……
我也没办法啊,鸡汤就是有这么大份我能怎么办呢,接下来还有实践篇
胖达尽力了,但是毕竟还有工作要做,你来每天写个几千上万字看看,不能是水文要有干货哦。
今日份的思考到此结束,累死我啦哈哈哈。不好意思本文实在没有精力加详细目录了,大家海涵。
想到还有实践篇要写我就想死,啊啊啊啊!

我知道你们想挑刺,但别急,等明天的文章,我就喜欢提前写好了不发,你们先自己独立思考不好吗哈哈哈


本篇已被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