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ve successfully subscribed to 完美的胖达
Great! Next, complete checkout for full access to 完美的胖达
Welcome back! You've successfully signed in.
Success! Your account is fully activated, you now have access to all content.
[转]:三落三起的中国近代史

[转]:三落三起的中国近代史

. 约 18 分钟读完

同样来自寿公@持续低熵专栏的文章。

看看寿公是怎么总结近代史的。
因为接下来要转中国革命的历程,所以先转近代史,好让大家先有个总体的认识。
接下来革命的历程我就不加前序了,大家知道是寿公的文章就好。

以下正文:


中国近代史起于1840年,终于1953年,分为三落三起的六个阶段。奇数阶段都是落,偶数阶段都是起。越往后的落越是令人泄气,而越往后的起越是势头强劲,这就是中国近代史的曲折性。

第一阶段,全面危机时代,1840-1860年

这个阶段内,清朝遭受了内外的全面冲击。内部主要是以太平天国为代表的各种起义,呈现出传统王朝处于人口膨胀贫富分化和组织力下降后的社会矛盾集中爆发期的大混乱。而外部冲击则是两次鸦片战争为代表的3000年未有之文明冲突变局。至迟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从军事技术到军队组织再到战争动员体制完败于西方已经很明显了。

到了1860年,全面危机发展到了顶峰,各种起义尚未平息而京城已经沦陷。中国被迫签署使本国经济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的不平等条约,大量领土损失,咸丰皇帝于第二年死亡并没有成年继承人。清王朝的军事力量在内外战争中受到严重削弱,自此以后满蒙贵族有力掌握强大帝国武力的时代结束。随着通商口岸的发展和镇压起义的需求,中国地方势力也开始在政治上崛起。在意识形态方面,天朝观念受到了极大冲击

客观上讲,在19世纪五十年代,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英法实力如日中天,二者在拿破仑战争后关系逐步走向缓和并多次对外联手,德国美国又尚未强势崛起,中国在内部大起义的背景下要和他们对抗的难度很高。当时的中东,印度和俄国也很难对抗英法,同时期的克里米亚战争和印度沦为殖民地等重大国际事件证明了这一点。

中国人多地大,远离欧洲,统治阶层有较为丰富的管理统一多民族大国的经验,这些都使得中国很难被殖民地化。然而西方列强有技术代差,中国国内处于社会矛盾集中爆发期,清王朝以少数族群身份统治大国对主体民族防范很深,中国作为主要文明的主体国家传统思想包袱很重,这些因素又使得中国难以快速有力地转型自强。所以中国既没有像印度那样成为殖民地又没有像俄国日本那样进行西化程度很高的变革,而是走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阶段,自救时代,1860-1894年

这个时代清王朝有效地实行了自救,前一时代的崩溃危机被躲过了。国家在吸收西方文明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中央出现了以慈禧为代表的比较得力的封建王朝续命者,地方上则崛起了以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为代表的汉人干将。各种起义基本被平息,财政状况比传统王朝末期要好得多。很多人都意识到必须向洋人学习。洋务运动取得了不少成果,包括武器水平的明显提升。没有洋务运动的探索,后来中国面向西方的更深层次变革将缺乏物质和文化基础。当时人有“同光中兴”的说法,自救的成果是被很多人认可的。

这段时期内,中国虽然也签署了一些不平等条约,但被欺负的程度与之后的阶段相比是不在一个量级上的,最主要原因是英法大体上满足于仅仅将中国半殖民地化以及英国与俄国陷入的欧亚万里大博弈客观上为清朝提供了一定的地缘喘息空间。即便如此,中国在地缘博弈中还是损失巨大,从西北到越南都有重大挫折。挫折之余也有一些成就,比如左宗棠在新疆对抗俄国有力保卫中国主权。

中国搞洋务运动的时代也是俄国和日本变法的时期。这两国改革的力度远超中国,这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深远影响。由于地缘因素以及两国作为后发国家扩张手段更为激烈,日俄对中国的威胁将逐步超过英法。

面对西方的强势,中国有意识地使用“以夷制夷”的策略开展外交,此种外交思路是中国近代外交的指导思想之一。中国为此付出了惨痛代价,但也在一些历史关头避免了弱势政府的覆灭。对内清王朝则从镇压天平天国时就开始逐步走向投靠帝国主义以巩固自身统治的道路,这同样成为了近代史阶段中国中央政府的长期选择,这是中国在政治上成为半殖民地社会的主要标志。

第三阶段,大崩溃时代,1894-1916年

1894年甲午战争及之后的马关条约,一下子把之前30多年自救和洋务运动的成果给砸在了地上。世界各国都意识到中国是极其虚弱的,连中国的统治阶层都知道恐怕要搞激进变法了。

然而新旧势力的矛盾特别是帝后之间猜疑过深导致变法运动失败。不久之后原本巩固政权能力不错的慈禧集团进退失据,结果酿成了八国联军入北京的惨剧。同时期的东南互保表明地方分裂的风险已经很高了。至此清朝的崩溃已难以避免。不久后慈禧去世儿童继位而皇族内阁相当无能,下重本训练的新军被革命党思想渗透,清朝历史已经进入倒计时。

一些历史书将该时间段的终点设在推翻清王朝的辛亥革命发生的1911年,但比王朝的崩溃更深层次的崩溃是中国中央集权的崩溃,而这个崩溃的最好标志是1916年袁世凯复辟失败以及之后的北洋军阀大分裂。虽然说中国分裂的祸根在清末已经埋下,但毕竟清朝交权是以比较和平和快速的方式进行的,  在1912年的时候地方实力派实际上也在观望,看有没有强大的中央集权出现。

现实结果是南北陷入反复的对立,而北方的整合其实很脆弱。袁世凯一死,北方军阀势力就分裂了,再加上本来就不服北方的南方各派势力,以及帝国主义采用了分头扶植军阀和地方代理人的策略,中国的中央集权已经出现了短时间内看不到希望的大崩溃。

由于自身实力下降和一战的消耗,由于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英法在中国的影响力相对于日俄不断下降。列强在中国的博弈正在转向更深层次。列强在中国谋求的不仅有自身的经济政治利益(比如英法),还有自身的国家安全(比如日俄)。

第四阶段,大革命时代,1916-1927年

大崩溃时代以来,中国的有识之士经历了各种改良模式的幻灭,看到了残酷的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也受到了被新兴帝国主义不断欺负的震撼教育,还见识了西方体制自身的严重弊端,普遍开始寻求更为激进更为本质的解决之道。其中成就最高的国民党和共产党两支都把触角伸向了更为基层的中国,这就是大革命中的“大”的含义。它不是辛亥革命那样的简单政变和将地方上层斩首或者转化,而是知识分子要动员起工农来改造社会,甚至改造传统的文化。其实这场大革命的起点就是文化方面的革命(始于1915-1916的新文化运动)和外来革命思想的快速传播(尤其是1917年十月革命后),因此我认为以1916-1917年作为这一时代的开端是合理的。

这种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在近代以来是比较罕见的,很多古文明国家比如印度和很多中东国家都没有经历过。大革命哪怕只动员起了一部分工农兵的伟力也足以在短时间内创造出奇迹:北伐军以广东一隅之地为基础取得重大军事进展。这也标志着中国军事水平在清末新军基础上又有了一次提升。

这段时间也是国际上的大革命时代。国内外大气候小气候联动是这个时代的一个基本特征。这种国内外革命的深度联动是前几个阶段不具有的一个特点,在给中国变革注入超级强心剂的同时也给中国的完全政治独立造成了深层次困难。这是与清末外国势力深入中国不同的一种情况。清末列强势力深入首先是军事和经济上的,而这一轮的外国势力深入首先是组织术和意识形态层面的。中国人民对这两种外国势力的利用和斗争,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一条主线。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初期的组织活动就是这条历史主线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共产党前期的成就和失利都离不开国际大革命的背景。没有国际力量的注入,中国革命很难找到正确组织和初期资源;但不脱离国际力量的干涉,中国革命又很难取得胜利

孙中山在晚年敏锐把握住了国际大气候的变化,积极响应了国内革命走更加激进和本质之路的需要。
然而中国长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实决定了国民党内部也有强大的倚靠另一种外国势力并拒绝搞工农大动员的意愿,
最终这种派系的代表蒋介石掀翻了孙中山的路线并使得大革命在高潮期戛然而止。

列强在中国势力的消长方面,这段时间内传统的英法列强势力退出了第一梯队,代之而起的是日本和苏联以及稍后影响力也剧增的美国。

第五阶段,暗夜星火时代,1927-1942年

1927年大革命失败了。大革命失败的方式是中国最有前途的两个组织一个高度自残而另一个几乎被杀灭。这样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一旦失败,以近代其他国家的经验看,后面要再次集聚革命的力量基本上就不可能了。这就是中国进入暗夜时代的标志之一。

还好在暗夜之中残留了少许革命星火,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革命家领导下燃烧传播。星火的本质是三条:半军事化政权,党的绝对领导和组织原则,以农民为主体开展革命。然而革命过程是极为艰苦曲折的。江西的希望之火很快又几乎被扑灭,然后经过了极为艰难的长征,革命集体把火种带到了陕北。从长征到延安,共产党发生了深刻变革,最重要的变化就是本土派决定性地战胜了国际派。

暗夜的第二个标志就是人类进入了工业国总体战大屠杀的阶段,而中国很有可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到在可预见的将来不得翻身的命运。这不仅仅是指有可能被日本部分吞并,也是指即使日本失败中国也容易被之后的美苏瓜分势力范围,然后由于核时代的来临而错过大革命的历史窗口机遇期。

这里面最危险最黑暗的年份是1941年,这也是中国近代最危险的时刻。所以我将1941-1942作为暗夜星火阶段终点。从1941年开始日军对华北中共根据地进行了疯狂的扫荡蚕食。中共能不能熬过去当时尚不清楚。如果1941-1942年顶不住外部压力又出现类似于苏维埃国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情况,那么中国就没有时间让共产党的队伍再起了。国际上,1941年德国入侵苏联,刚开始的几个月苏联兵败如山倒。如果苏联被德国闪电战冲垮了,那么整个国际形势就会发生根本性的极不利于中国的变化。

这段时间内,中国的局势开始对世界产生极为重大的即时影响,这是以前阶段的中国所不具备的。最重要的方面是日本在华北被共产党敌后力量严重消耗,同时又未能诱降国民党主体势力。日本未能北上配合德国攻击苏联并且在资源困局下一步步走向太平洋战场。在反法西斯战争中,最重要的是苏德战场,中国虽然正面战场战绩很糟糕但客观上成为了重要的东方主战场。

第六阶段,日出时代,1942-1953年

经历了1941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从1942年开始形势就发生了扭转。1942年初苏联取得莫斯科战役胜利,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被首次打破。年中时中途岛战役日本大败。1942年中国的全年局势证明中共顶得住外敌对根据地的攻势,蒋介石集团投日的风险也已经解除。1943年初斯大林格勒传来胜利喜讯。到了1943年,可以说中国的最危险期就已经结束了。

在进入抗战后期之后,共产党的组织有强大生命力和成长力已经毋庸置疑了。接下来的悬念是战争结束之后国共如何分配权力以及各自会贯彻怎样的施政方针。而结果出乎大多数人包括党中央的意料,在极短的时间内共产党摧枯拉朽地消灭了国民党在大陆的势力。

在国际上这一段时间是冷战的酝酿阶段。美国和苏联如果在1945-1946坚决出手是完全可能止住一边倒的中国内战的,但他们没有这么做。不仅如此,在内战最关键的1948-1949期间,两大强权竟然为了柏林而死命较劲一年多。在一年多柏林危机里中国完成了三大战役和大部分渡江战役。在解放战争缓不得的指导思想之下,中国完全避免了第五阶段中分析的“虽然抗战胜利,但依然沦为美苏势力范围”的命运。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本质上是共产党半军事化政权的复制和扩大化。共产党半军事化政权起源于大革命失败后的零星红色政权,就是上文中所说革命星火。井冈山和瑞金的初期政权失败了,但主要原因在于高层而非中基层。所以在毛泽东同志领导地位确立从而理顺了高层之后党的半军事化政权建设就步入正轨。抗日战争是这套体系在斗争中走向成熟的主要阶段。革命星火主要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华北复制升级,在解放战争期间进入了极速扩张同化的状态。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共产党基础很薄弱的东北在短时间内就被我党的体制同化,并制造出了源源不断的横扫全国的兵员。另一个例子是大量的国民党军士兵被俘虏后很快转化为战斗力很强的解放军和志愿军战士。

先有党,后有党绝对领导的军队,然后有军事胜利基础上的由党建立领导的民主与专政结合的政权。这是共和国的由来与本质。

到了1950年,大陆已经基本被共产党控制。这么短时间从谷底走到重建中央集权,这已经是一个奇迹了。而且这种中央集权是以最大程度动员全体民众为基础进行的,实际上是把大革命中几乎熄灭的火种燃到了最大。大革命惨败后一代人时间内再次大革命并取得终极胜利,这是世界近代以来唯一的一家。这个政权的根基之深,超过了十月革命之后的苏联共产党;这个政权对社会改造程度之深,超过了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对欧洲的改造。

不仅如此,政权还出色完成了加试题:抗美援朝战争。这场战争是极度冒险之举,但冒险取得了成功,收益也是极为巨大的。到了1953年朝鲜停战的时候,中国在前述的成就基础上又增获了一项新的成就,即成为了世界上第三强大的政治势力并且具有高度的独立性。从那以后,政权的空前巩固以及具有巨大的政治与历史道义资源去做各种进一步的探索就是顺理成章的了,中国成为国际上冷战的关键性第三力量也是顺理成章的了。至此,中国人民救亡图存和争取独立的历史任务基本完成(最后锁定还有待两弹一星工程的实施),中国近代史也画上了句号。

本篇已被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