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第1章 序言
新的信息获取和传播方式把世界各地区前所未有地连接在一起,使人们从全球视角审视各种事件。然而这种状况却让人无暇思考,使领导人不得不对任何事件都即刻做出反应。种种不受任何秩序约束的势力是否将决定我们的未来?
打成平手的各种自治的政治单元并存,呈现出政治多样化的特征。因此,当代世界的形态大致是在欧洲形成的:一批多元化政治单元探索用于管控自身行为、减缓冲突的中立规则,它们中间没有一方强大到可以战胜所有其他对手,很多政治单元信奉截然不同的哲学,或者有自己独特的信仰。
在欧亚大陆上与欧洲遥遥相对的另一端,中国位居自己建立的等级分明、理论上具有普适性的秩序中心。这一体系已经运行千年。早在罗马帝国一统欧洲时期,中国已存在这一体系。它不是建立在各国主权平等基础之上,而是基于自认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观念。根据这一观念,不存在欧洲意义上的主权,因为皇帝统御“天下”。皇帝位居一个独一无二的、全天下的政治和文化等级制度之巅。这一等级制度从位于世界中心的中国首都向外辐射到人类居住的所有地方。根据其他地方的人对中国典籍和文化体制的熟悉程度(这一宇宙观一直延续到近代),分别把他们视为开化程度不同的蛮夷。这种观点认为,中国的灿烂文化和繁荣经济令其他社会拜服,吸引它们前来与之建立关系。中国可以通过掌控与它们的关系号令世界,进而达到“天下大同”的目标。
美国人的世界秩序观认为,一旦其他民族像美国人一样获得了自治权,和平与均势就会自然降临,昔日的宿敌也会捐弃前嫌。因此,外交政策的任务不是追求美国特有的利益,而是培育共同的原则。日后对于欧洲构建的秩序,美国将成为不可或缺的捍卫者。然而,虽然强大的美国支持这一秩序,却始终心情矛盾,因为美国人的愿景不是接受欧洲的均势体系,而是希望通过传播民主原则来实现和平。
任何一种世界秩序体系若要持久,必须被视为是正义的,不仅被各国领导人所接受,也被各国公民所接受。它必须反映两条真理:第一,没有自由的秩序即使靠一时的鼓噪得以维持,最终也会制造出反对自己的力量;第二,没有一个维持和平的秩序框架,就不会有自由,即使有也难以长久。秩序和自由有时被说成是人类体验的两个极端。其实二者应被视为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
从大到小三个层面的秩序关系。
世界秩序反映了一个地区或一种文明对它认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公正安排和实力分布的本质所持的理念。国际秩序是指在世界上很大一部分地区——大到足以影响全球均势——应用这些理念。区域秩序指同样的原则用于某一具体的地理区域。
以上秩序中的任何一个均建立在两个因素之上:一套明确规定了允许采取行动的界限且被各国接受的规则,以及规则受到破坏时强制各方自我克制的一种均势。无论现在还是过去,对现有安排的合法性达成的共识并不能预先阻止竞争或对抗,但有助于确保竞争或对抗是在现有秩序范围内做出的调整,而不是对现有秩序构成根本性挑战。均势本身并不能确保和平,但均势若是深思熟虑的结果并运用得当,可以限制根本性挑战的规模和频率,并在出现根本性挑战时加以抑制。
合法性与权力之间的平衡极其复杂,地理范围越小,该地域的文化观念越一致,达成可行的共识也就越容易。然而在当今世界,需要有一个全球性的世界秩序。一些历史上素不相干、没有共同的价值观(只是彼此保持距离而已)、只认自己实力的实体更有可能带来冲突,而不是秩序。
第2章 欧洲:多元化的国际秩序
这是地理因素决定历史和观念的一个例子。
在中国和伊斯兰世界,各种政治势力为了控制既有的秩序框架而相互角逐。王朝更迭,江山易主,但每一个新的统治集团均自称是在正统地重建颓败的合法体系。欧洲大陆没有类似的经历。
多元化如果是对的,那就没必要成立欧盟不是吗?
当今的欧洲是已经超越了这一多元化趋势,还是欧盟内部的纷争正好验证了这一趋势?
倘若查理能巩固自己的权力,在哈布斯堡庞大的统治领域内解决好皇位继嗣问题,欧洲本来会像中华帝国或伊斯兰哈里发帝国一样,处于一个中央政权统治之下。 然而这种情景并没有发生,查理也没有试过。最终他满足于将秩序建立在均势之上。他继承的也许是霸权,但他的行为表明,霸权不是他追求的目标。
无耻至极。
昔日的国际关系只限于一个地区,此后在地理上以欧洲为中心扩展到了全球。欧洲诠释了世界秩序概念的内涵,并决定了这一概念的实施。
成也萧何败萧何,字母文字使得欧洲相比中国极大的受益于活字印刷(中国文字之多让活字印刷的先进性体现不大),但是同样是字母文字的易变性造成了欧洲的分裂和文化的分化,让欧洲统一几乎不可能实现。针无两头利,有一利必有一弊。
15世纪中叶铅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使昔日难以想象的大规模知识传播成为可能。
黎塞留的国际秩序观一反从前,提出国家是一个具有自身存在价值的抽象的永恒实体。国家的需求不是由统治者的个性、家族利益或追求向全世界传播宗教的目标决定的,而是由基于具体原则的国家利益决定的,即日后所谓的“国家理由”。国家理由才应该是国际关系的基本要素。
黎塞留把中欧的分裂看作政治和军事上的需要。法国面临的根本威胁是战略性的威胁,而不是形而上学或宗教意义上的威胁。一个统一的中欧会控制欧洲大陆的其余地区,因此阻止中欧走向统一符合法国的国家利益。“倘若新教徒一方被彻底打垮,奥地利王室的剑锋就会直指法国。”通过支持中欧一批小国削弱奥地利,法国实现了自己的战略目标。
法国这个睿智,两百多年都没想过统一中欧。
在长达两个半世纪的时期内,从1624年黎塞留飞黄腾达开始,到1871年俾斯麦宣布成立德意志帝国为止,保持中欧(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德国、奥地利和意大利北部)处于分裂状态始终是法国对外政策的指导方针。因为只要这一理念构成欧洲秩序的核心,法国即可称雄欧洲大陆。当这一理念不再支撑欧洲秩序时,法国的统治地位也随之坍塌。
国家,而不是帝国、王朝或宗教信仰,被确认为欧洲秩序的奠基石。和约确立了国家主权的概念,肯定了各签署国不受外来干涉选择本国制度和宗教信仰的权利。同时一些新条款确保了宗教少数派可以平安地信仰自己的宗教,不用担心被强迫皈依其他宗教。各国都希望避免欧洲大陆上再次爆发全面战争,在这一共同愿望的推动下,和约除了应付当时的紧迫需要外,一个“国际关系”体系的原则逐渐显露出轮廓。同时规定了外交往来的方式,包括向对方国家的首都派驻常任代表(当时只有威尼斯一国做到了这一点),以规范各国之间的关系,提高促进和平的技巧。各方还设想今后依照威斯特伐利亚模式召开会议或举行磋商,以求争端走向冲突之前就得到解决。
墙头草两边倒的文雅说法。英国搅屎棍名不虚传。
这位遐迩闻名的英国强权的掌舵人坦承:“每次被问及政策问题时,我唯一能说的就是我们将以国家利益为准绳,根据每一次的具体情况争取最好的结果。”
中世纪的世界有数十个公国,实际上常常存在一种均势。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署后,均势开始体现为一种体系。换言之,实现这种均势已被公认为外交政策的根本宗旨之一。一旦均势被破坏,就会出现一个维护均势的联盟。
腓特烈的开明专制主义体现了启蒙新时代的统治特点,他的统治受到拥护是因为其高效,而不是因为意识形态。腓特烈得出一个结论:普鲁士若要取得大国地位,领土必须连成一片,为此必须扩张,除此之外不需要其他的政治或道义理由。
大革命不再造就领袖,而是由领袖诠释大革命。拿破仑驯服大革命的同时,也使自己成为它的监护人。他还(不无道理地)自视站在了启蒙运动的顶峰。拿破仑改革了法国的政府制度并使之合理化,建立了省长体制。时至今日,法国的行政制度仍沿袭了这一体制。他制定了一部《拿破仑法典》,法国及其他欧洲国家现在实行的法律条文依然以此为基础。
打俄国就没有好结果。
拿破仑的失败首先是因为战线拉得过长,尤其是1812年对俄国的入侵;其次是因为欧洲其他国家团结一致对敌,虽然行动晚了,但仍验证了威斯特伐利亚准则的威力。
第3章 欧洲均势体系及其终结
俄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了独一无二的角色:它是欧亚两个大陆均势的组成部分,但只是偶尔才对国际秩序平衡做出贡献;俄国发动战争次数之频繁超过了同时代的任何一个大国,但当构成欧洲均势的主要大国战败时,俄国先后抗击了瑞典的查理十二世、拿破仑和希特勒,挫败了单一大国独霸欧洲的企图。
俄国地处欧洲边缘,彼此文化相通,但又始终与欧洲大陆的历史趋势相悖。俄国因历史原因成为一个独特的“欧亚”大国,疆域横跨两大洲,但又与二者别别扭扭。
自己宗教的北斗星君?翻译你是认真的吗???
与此同时,俄国却把自己宗教的北斗星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和东罗马帝国的覆亡化作一种几乎带有神秘色彩的信念,坚信俄国沙皇现在是“普天之下一切基督徒的唯一皇帝”(1500年前后修士菲洛费写给伊凡三世的信),肩负着救世主般的使命,要为基督教世界收复陷落的拜占庭首都。
如同中国的皇帝,沙皇是一位拥有神秘权力的至高无上的君主,统御广袤的疆土。但沙皇与中国的皇帝有一个重要区别。中国人认为,中国皇帝统治子民靠的是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沉稳。俄国人则认为,沙皇维系其统治靠的是一种能力,一种以不容他人挑战自己权威的方式贯彻自己的意志,让所有旁观者深深感受到俄国这个国家无比强大的能力。中国的皇帝被视为优越的中华文明的象征,吸引他国人民“向化”。沙皇则被看作俄国抵御环伺之敌的象征。中国的皇帝因其圣明仁厚受到称赞。而19世纪的政治家尼古拉·卡拉姆津把沙皇的严酷看作是他响应内心召唤的表现
避免冲突的唯一办法就是主动统一,不论是否暴力,统一才能避免冲突和避免内耗。
因而,人们期待威斯特伐利亚原则的应用,能够建立一种避免冲突或至少减轻冲突后果的均势。
各大国又对比利时的保证做了担保,抵制任何侵犯比利时中立的行径。这种国际担保地位延续了将近一个世纪。当德军强行穿越比利时领土进攻法国时,国际担保成了把英国拖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微妙之处在于语言和民族文化的定义。中国这么多方言和民俗按欧洲的视角妥妥的不同民族了,奈何我们祖先有大杀器书同文,哈哈哈,写汉字的来了都是中国人。
德国哲学家约翰·哥特弗雷德·赫尔德成为这一趋势的倡导者。他提出,有自己的语言、祖国和民族文化的一国人民具有原始天赋,因此有权享有自治。
德国哲学家约翰·哥特弗雷德·赫尔德成为这一趋势的倡导者。他提出,有自己的语言、祖国和民族文化的一国人民具有原始天赋,因此有权享有自治。
所以大战的导火索已经被点燃。
在欧洲走马灯般的秩序更迭背景下,同盟关系曾出现过几次类似的调整。不同于过去的是,现在这一做法被体制固定下来。外交失去了弹性,成了生死攸关的大事,而不再是微小的调整,因为同盟的改变对被抛弃的一方来说也许意味着国难临头。同盟中的每一方于是都可以借此勒索自己的伙伴,要求对方违心地支持自己,从而导致所有的危机升级,并将各国捆绑在一起。外交成了努力加强每个阵营的内部纽带,结果导致种种怨恨日积月累,越来越深。
德国以为自己是啥?四面树敌?找死。
英国之所以放弃了扮演平衡者角色的既定政策,是因为德国采取的一项外交政策。在摩洛哥和波黑的一系列危机中,德国依次羞辱了法国和俄国,希望以此方式打破法俄同盟(1905年和1911年在摩洛哥问题上羞辱法国,1908年在波黑问题上羞辱俄国),希望法俄互不信任。此外,德国的扩军计划包括建立一支庞大的海军舰队,以挑战英国的制海权。
这就是下克上。
动员时间表于是主导了外交。政治领导人若想对军事问题握有决定权,本应由外交主导动员时间。
作者如果觉得一战的根源是偶然性的话就太让我失望了。一战之前的政治经济形势不需要考虑吗?社会主义思潮不需要考虑吗?
国家和帝国的融合作为一个新的合法性概念已经浮出水面,因此没有一个大国认为其他大国的体制对本国的生存构成了根本威胁。当时的均势虽然僵硬,但并不令人感到压抑。各国君主之间关系融洽,有的甚至是亲戚,彼此往来交际不绝。除了法国一心要收复阿尔萨斯-洛林外,其他大国均没有对自己的邻国提出领土要求。合法性和权力之间保持着实质性的平衡。然而在巴尔干半岛,奥斯曼帝国残存领土上的几个国家对自己未实现民族自决权深感不满,尤其是塞尔维亚,从而对奥匈帝国构成了威胁。倘若任何一个大国支持这种诉求,就极有可能引发一场全面战争,因为奥匈帝国与德国结盟,俄国又与法国结盟。结果,奥匈帝国王储遭到一名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的刺杀这件影响范围有限的事件,竟使一场事先没人思量过其后果的战争降临到了西方文明头上,导致欧洲100年来的和平与秩序灰飞烟灭。
千万不要听作者扯淡。这场战争有其必然性,绝非偶然。当然作者可能是故意忽悠读者,屠龙术不可轻易示于人,不过我不信。
这场颠覆西方文明的战争并不包含必然性,而是审慎的领导人做出一系列错误判断的结果。他们没有认识到自己制订的计划会造成何种后果。就这样,在人们以为天下太平的一年里,一次恐怖主义袭击事件掀起了一个巨大的旋涡。最终,军事策划战胜了外交。对这一历史教训,后人必须铭记在心。
事实证明,位于德国和苏联之间的一批根据自决权产生的国家,无力抵御两国中的任何一个,于是互相联手。英国越来越不关心外部世界。1917年不顾公众的最初反对参战的美国对战后结果大失所望,陷入孤立主义之中。提供权力要素的责任于是主要落到了法国头上。而法国战后已筋疲力尽,人口严重下降,国民一蹶不振。法国越来越意识到,它与德国之间的实力差距有可能无法逆转。
欧洲还是中国的战国时代,缺乏秦国和秦始皇这样的铁腕。永远当二流吧。
经历300年的冲突之后,欧洲才建立了一个国际秩序。它抛弃这一秩序,是因为欧洲各国领导人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没有认识到这样做的后果。他们倒是预见到了下一次大战的后果,但又畏首畏尾,不敢预先采取防范行动。基本上可以说,国际秩序的崩溃是躲避责任,甚至是自杀行为的结果。欧洲抛弃了威斯特伐利亚原则,又不情愿使用必要的武力维护它宣称的道义原则,结果又一次陷入战争。战后,欧洲再次面临秩序重塑。
愚蠢的欧洲人终于意识到现代社会均势屁用没有。没有外部竞争的时候均势是有益的,有外部竞争的时候均势等于自我阉割。
三人最重要的信念是:若要解救本国人民,避免欧洲悲剧的重演,就必须消除欧洲历史上的分裂,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新的欧洲秩序。
傻逼的欧洲自大狂。站在美澳原住民的尸体上自以为自己超厉害,其实现在只不过回归你们的本位的过程,还会继续堕落的。
过去1000年间,欧洲人想当然地认为,无论均势如何千变万化,组成均势的各要素总是在欧洲。
欧洲变成了美国的跟屁虫,还不是一个而是一群。让你们均势,傻逼了吧。
虽然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将各盟国的军事力量整合在一个共同结构中,但它主要靠美国一家的军事实力维持,尤其依靠美国的核威慑。只要战略核武器是欧洲防御的主要手段,欧洲政策的目标基本上是求得一种心理作用:在危急情况下,美国必须把欧洲当作自身的延续。
是啊,好结果就是自由民主的,那美国给伊拉克带来自由民主没?结果如何?利比亚呢?自由民主是个框,只要好看都属于它,难看的就被选择性无视了。民主已经破产了老掉牙的作者。
德国的统一证明了自由民主的胜利。
多级个屁,又变成中美G2争霸。欧洲自己玩蛋去吧。
苏联的实力衰落后,世界在一定程度上走向多极,欧洲致力于界定欧洲国家认同感的内涵。
德国和秦国各自独立的产生了高效的现代官僚体制,绝不是偶然的。
德国的统一改变了欧洲的均势,因为没有任何宪法安排可以改变一个事实:德国再次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
秦始皇告诉你你们还差得远,主要的书同文不解决,光统一货币卵用没有。
单一货币带来了自从神圣罗马帝国以来欧洲从未有过的高度统一。
没有共识的共同体就是这样了,纸糊的一戳即倒。
这一结果融合了国家和区域的行为方式,然而迄今为止仍未能充分享受任何一种方式的好处。欧盟削弱了其成员国的主权和传统的政府职能,例如对本国货币和边界的控制权。另一方面,欧洲的政治仍然主要以国家为主。在很多国家,抵制欧盟的政策已经成为国内的头号问题。结果是产生了一个混合体,它在宪法意义上介于国家和邦联之间,通过部长级会议和一个共同的官僚机构运作,更像神圣罗马帝国,而不是19世纪的欧洲。然而,与神圣罗马帝国不同(至少就神圣罗马帝国大部分时间而言),欧盟试图通过寻找指导性的原则和目标解决内部的种种矛盾。在这一探索过程中,欧盟一方面寻求货币统一,另一方面又任由各国自理本国财政,同时还有一个与民主制不符的官僚机构。在外交政策上,欧盟拥护普世理想,然而缺乏推行这些理想的手段。它的超国家特征与成员国对本国的忠诚互相冲突。欧盟既是一个统一体,内部又有东西欧之别和南北欧之分,对挑战国家统一的自治运动(加泰罗尼亚、苏格兰)持理解宽容的态度。欧洲的“社会模式”既依赖市场机制,又对它感到不适。欧盟的政策将宽以待人的包容精神神圣化,几乎到了不愿坚持独特的西方价值观的地步,而其成员国在政治上的做法却反映了对非欧洲移民流入的恐惧。
作者写了那么多这是唯一靠谱的一段。
假如欧洲无论通过何种道路实现了统一,它将如何界定自己的全球角色?欧洲面临三个选择:构建大西洋伙伴关系,采取更加中立的立场,或是与一个欧洲以外的大国或国家集团逐渐结成一种心照不宣的誓约关系。欧洲是希望未来同盟关系发生变化,还是把自己视为通常采取相同立场的北大西洋集团的一员?它会更认同自己的哪一段历史?是距今不远的大西洋国家团结一致的历史,还是为了国家利益尔虞我诈的那段更久远的历史?简而言之,还会继续存在一个大西洋共同体吗?如果如我热切希望的那样仍然有的话,它会如何界定自己?
不存在大西洋共同体,欧洲和美国的根本利益经常冲突,共同体迟早要崩。
大西洋共同体是无法跟上时代步伐的。
美国又想控制欧洲又不想再牺牲自己利益,哪有这种好事?不给汤喝小弟也会造反的。美国掌握的利益越少越难维系这个同盟。指望政治共识和文化共识?忘记黎塞留说了什么吗?
无论从历史角度还是从地缘政治角度出发,美国完全应该加强欧盟,防止它一步步滑入地缘政治真空。美国若在政治、经济和防御上与欧洲分家,就地缘意义而言,就会成为欧亚大陆对岸的一个岛国。欧洲自己可能也会成为亚洲和中东势力范围的附庸。
所以中国积极的建设新时代的政治秩序,可惜到了美国人眼里这就是挑衅,去你大爷的双标狗。
虽然欧洲倡导的软实力方法常常激动人心,世界上却没有几个地区愿意坚定不移地只奉行这一风格的政策,从而有可能导致不平衡。对世界秩序的探索正处于令人心悬的时刻,曾在世界秩序的塑造上起过重大作用的欧洲却转向了自我。而任何一个不参与塑造世界秩序的地区,都有可能被形成的世界秩序吞没。于是,欧洲在它努力逾越的过去和它尚未界定的未来之间摇摆。
第4章 伊斯兰主义和中东:世界乱局
一神教这几个人类的癌症就是在这里发源的。呵呵。
中东是世界三大宗教的发源地。
简单总结,一群自不量力傻逼的集合。
中东一方面沉浸在对昔日辉煌的梦想中,另一方面又无力就国家秩序或国际合法性的共同原则达成共识。
他们的万王之王,每一个王无非是村长和镇长级别。中国多简单,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公元前6世纪,波斯帝国在伊朗高原崛起,并建立了一套自己的统治体系。这一体系被称为“有史以来第一次有目的地试图将迥异的非洲、亚洲和欧洲社会,统一在一个单一的、有组织的国际社会中”,统治者自称“万王之王”。
癌症的典型表现。
不断扩张的穆斯林每遇到一国人民,都给予他们同样的选择:要么皈依伊斯兰教并接受保护国地位,要么被征服。
中国文化也是东亚的世界秩序,戴高帽谁不会啊。
伊斯兰教既是一种宗教,又是一个多族裔的超级国家和一种新的世界秩序。
这不是骗傻子吗?没有信用的毒瘤。
本着这一精神,在伊斯兰教历史上的前几个世纪,“伊斯兰教的法律条文规定,一项条约不能一成不变。一俟穆斯林有能力与之作战,条约必须立即作废”。
对于一个自认为已经超越“历史”上的意识形态冲突的全球化的世俗世界,库特布及其信徒的观点显得太极端,无法赢得足够重视。西方很多精英人士由于想象力贫乏,觉得这些革命者的激情难以理解,于是认定他们的极端言论要么只是空谈,要么是讨价还价的手段。然而在宗教极端主义者眼里,这些观点代表了一种真理,它否定了威斯特伐利亚国际秩序乃至任何其他秩序的规则和准则。
没有文化和物质基础,民主只是空想,有屁用啊。
美国希望看到这一地区实现民主化。共和、民主两党的历届政府均怀有这一愿望,因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美国的理想主义。然而,安全观和促进民主常常相互冲突。致力于民主化的人发现,很难找到真正认清民主的自身重要性,而不仅仅把民主当作个人独裁手段的领导人。同时,强调战略优先的一派又无法说明现有的政权如何最终能以民主的方式,甚至通过改革进行演变。促进民主化的做法无法解决在追求其目标时日益显现的真空,只考虑战略需求的做法又因现有机制的僵硬而受阻。
沙特阿拉伯等与美国有着传统友谊的一些国家政府看来,美国传递的信息首先不是推行自由改革的好处,而是自己的政府有可能被美国抛弃。
你都说了是假联合国之手了,那人家为什么要陪你玩。美国想下场自己下场就是了,拖大家下水算什么?这嘴脸未免过于无耻。
这就是为什么美国假联合国之手,推动一项基于阿萨德下台和成立一个联合政府的“政治解决方案”。然而令人惊愕的是,其他几个拥有否决权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既不愿支持这一步骤,也不愿支持采取军事措施。
中国决定很正常啊,有什么问题?问题就是不跟美国一致吧?那我问作者,凭什么要跟你一致呢?凭美国的航母吗?
中国称它在叙利亚这场战争中没有特别的利益,但坚持最终结果应由“叙利亚人民”而不是外国势力决定。
美国那么厉害,也觉得代价高昂?为了民主怎么能在乎代价呢?美国对自由平等精神的捍卫去哪里了?合着也是打嘴炮的货色。
问题是各国对各自国家利益的看法大相径庭,维护稳定的代价又太高昂。
谁强权谁说话算数呗。但是既然你强权,还不让人不服了?美国佬霸道惯了吧,一群睿智啊。
两种世界秩序观的冲突扎根于以色列—巴勒斯坦问题之中。以色列是一个威斯特伐利亚式的国家。1947年,以色列正是依照威斯特伐利亚原则建国的。以色列的主要盟友美国,始终是威斯特伐利亚国际秩序的操盘手和最大的捍卫者。然而,中东地区的核心国家和派别在不同程度上从伊斯兰教意识的角度看待国际秩序。
我靠,现在出现沙特了。前面说民主的时候作者提都不提沙特,双标一时爽,一直双标一直爽。
沙特阿拉伯和以色列在伊朗问题上目标大体一致:防止伊朗获得核能力,或在无法阻止的情况下遏制伊朗。
民主那么厉害为什么败给民粹了呢?败者服输不行吗?
民粹主义而非民主主义的政治文化开始在这一地区扎根。
沙特为了维持自己统治正当性而对伊斯兰的死板解释才是中东乱相的根源。干死沙特,伊斯兰才能世俗化,才能有民主的可能性。
每一次都承诺根据对伊斯兰教教义最严格的解释,治理伊斯兰教的诞生地和无比神圣的圣地。
活他妈的该!
从大致20世纪60年代一直到2003年末,它以为可以支持,甚至操纵国外的激进伊斯兰主义而不会危及它在国内的统治。2003年在沙特阿拉伯王国境内爆发的一场基地组织的严重叛乱,暴露了这一战略的致命缺陷。沙特王室抛弃了这一战略,改为由年青一代的一位王子,现任内政部长本·纳伊夫,领导一场严厉打击叛乱的斗争。即便如此,沙特王朝的江山依然不稳。
美国就是个傻逼。
但如果一国内的不同派别坚持各自的世界秩序观,或是认为他们之间的争夺关系到自身的存亡,美国呼吁止戈息战、建立一个民主的联合政府的做法往往要么造成现任政府的瘫痪(例如前伊朗国王时期的伊朗),要么是对牛弹琴
我就不信美国没想过这种后果。问题是美国让局势变成这样然后就拍拍屁股怂了,再来搞maga和跟中国打贸易战去了。没种的玩意。
推翻暴戾的独裁者卡扎菲产生的实际结果,是抹掉了带有国家统治色彩的所有痕迹。不同部落和地区为了确保自治或称雄一方,纷纷通过不受约束的民兵武装自己。的黎波里的临时政府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承认,但它实际控制的地方只限于城市,甚至能否控制城市都还难说。极端团伙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用卡扎菲弹药库里的武器武装自己后把“圣战”扩大到邻国,尤其是非洲。
第5章 美国与伊朗:不同的秩序理念
灭亡了就别吹了吧。有本事像中国一样浴火重生啊,没本事就闭嘴。
波斯有着璀璨的艺术和文化,有娴于管理遥远省份的先进官僚制度,还有南征北伐、身经百战的庞大的多民族军队,因此它认为自己远远优于所有其他社会。
是吗?那为什么波斯只剩伊朗这弹丸之地,而中国却基本保留了古代遗留版图呢?光吹优越性有什么用,被剥离的国土对波斯有没有向心力呢?没有的话装什么大尾巴狼。
波斯帝国的辖地涵盖了众多不同的文化和地区,并把所有这些文化和地区的成就统统予以采纳融合,归入自己特有的秩序观念。从亚历山大大帝到早期的伊斯兰军队,再到后来的蒙古人,一波又一波的征服之战几乎完全抹去了其他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政治自主性,但波斯依然对自己文化的优越性充满信心。它对征服者低头只是暂时的让步,骨子里仍然保持着独立,维持着自己特有的世界观。
既然这样那基督教国家灭了你不是天经地义吗?
现代国际关系所依靠的威斯特伐利亚原则不能成立,因为“国家间的关系应以宗教信仰为基础”,不应建立在国家利益的原则之上。
没想到吧,还有比专制更糟糕的政体。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霍梅尼的伊斯兰共和国把这些原则付诸实施,建立伊始就举行了一系列审判,处决了一批渎神的人,对各少数派宗教的全面镇压远超巴列维国王的专制主义政权。
多元主义是错的,包容这种不包容的文化意义何在?人类的肿瘤就要割掉,留着就只会让社会自杀。美国放纵这种事情居心不良。
关于推翻现存世界秩序的问题,逊尼派和什叶派的穆斯林基本上观点一致。尽管21世纪初在中东各地爆发的逊尼派和什叶派之间的教义之争十分激烈,但赛义德·库特布的观点在实质上与伊朗政治领袖的观点并无二致。库特布坚信伊斯兰将重整世界秩序并最终统治世界,这一观点在那些把伊朗重塑为宗教革命发源地的人的心中引起了共鸣。
联合国传教,可以啊。多元主义就是包容这种货色,爽不爽?
的伊朗总统马哈茂德·艾哈迈迪–内贾德认为这条原则已成定论,并于2007年9月27日在联合国的讲话中公开提了出来:
最后的救世主必定会降临。他将带领所有信真主的人、寻求正义的人和乐于助人的人建设光明的未来,使世界充满正义和美好。
传统的均势强调军事和工业实力。均势的改变只能是渐进的过程,或通过一方征服另一方来达到。现代的均势反映的是社会的科技发展水平,一国内部事态的发展就能构成严重威胁。苏联无论征服多少国家都不可能像它1949年打破美国核垄断那样使它的军事实力突飞猛进。同样,可运载核武器的扩散必然会大大影响地区均势以及国际秩序,并引发一系列交替升级的反制行动。
随着核武器传到越来越多人的手中,核的威慑力就变得越来越小,想依靠核威慑来保护国家利益的策略也越来越不可靠。在一个核武器广泛扩散的世界中,谁在威慑谁,考虑的是哪些因素,这些问题越来越难以确定。
养虎为患的傻逼。
事实表明,伊朗的核能力在稳步增长。与此同时,西方的立场却在逐渐软化。
没什么想说的。均势,不是你们追求的吗,结果呢,呵呵。
即使伊朗在实际拥有核武器能力之前止步罢手,世界也会认为它是顶着迄今为止对任何国家实行过的最全面的国际制裁走到这一步的。伊朗的地缘战略竞争对手,例如土耳其、埃及、沙特阿拉伯等国,自然也会争相发展自己的核计划或购买核武器,以图与伊朗抗衡。以色列发动先发制人打击的风险将骤然激增。至于伊朗,它在承受着制裁的情况下发展出了核武器能力,因此将声名远扬,威力大增。它使用常规武器作战的能力或进行非核形式的非常规战争的能力也将加大。
从伊朗引以为傲而博大精深的历史中,可以看出这个民族对国际秩序的三种不同态度。一是霍梅尼革命之前的国家政策:严守本国边界,尊重他国主权,愿意结盟——实质上就是在威斯特伐利亚原则之下追求国家利益。二是帝国的传统,把伊朗视为文明世界的中心,在权力所及的范围内努力消灭周边国家的自主权。三是前文介绍的打“圣战”的伊朗。伊朗一些高官行为的改变是受了这三种传统中哪一种的启发?如果认为他们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造成这种改变的原因是什么?伊朗和美国的冲突是心理上的还是战略上的?这一冲突能否通过改变态度或调整政策来解决?如果需要调整政策,应如何调整?两国关于世界秩序的观点能否调和?抑或世界只能等待伊朗的“圣战”狂热逐渐消退,如同过去奥斯曼帝国的“圣战”热情由于力量对比和国内重点的变化而消退一样?美伊关系的未来,甚至世界和平,均系于对这些问题的回答。
平衡者毛线啊,搅屎棍就搅屎棍,别装。世界坏就坏在搅屎棍手上,自以为可以操纵别人的人总有玩脱的一天。上一个搅屎棍英国,现在爽不爽?
在可见的未来,美国仍需要扮演平衡者的角色。
第6章 亚洲的多样性
别给自己脸上贴金。明明是15世纪中东和印度几大帝国垄断了丝绸之路的贸易利益,欧洲被迫寻找新的航路意图加入这个世界贸易市场,成为世界的一份子,结果狗屎运找到了美洲这块没有能力保护自己财富和土地的存在。否则没有美洲的话,欧洲还是世界的边缘,在为在当时的世界秩序层次中向上爬而奋斗。
欧洲领土已经划定,充满自信的欧洲各国各不相让,于是它们扬帆出海,去探索广袤的世界,去改善、开发它们发现的土地,给那些土地带去“文明”。
历史上经常是互相敌对的人民组成了主权国家,不同国家又组成地区性的组织。威斯特伐利亚模式的国际秩序准则如今在亚洲推行得最为得力,远强于欧洲,中东更是无法与亚洲相比。
废话,要不你美国别给台湾撑腰啊。怎么你和尚摸得我摸不得?你可以影响我国内政我们就不能保留动武权力了?太不要脸了,册那。亏你还知道这是中国核心利益。作者是睿智。
中国明确宣布不排除使用武力来追求国家的核心利益。
美国人是真傻吗?日本这种财阀控制的国家有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傻傻分不清楚是吗?对了,日本是美国爸爸罩的,那只有睁着眼睛说瞎话了,不能自己打脸,那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日本是民主国家。
不要脸的美国人。
从封建主义转变为类似西方专制主义的政体,继而接受了民主制度
日本自恋狂的想象力无与伦比。
日本的传统政治思想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认为日本天皇是天照大神的直接后裔,天照大神生了第一位天皇,并赋予他的后代永远统治的权力。
日本历史上有名的黑船事件,日本人认为黑船带来了文明。臭不要脸。中国人不会认为鸦片战争带来文明只会引以为耻。只有日本人这种跪舔强者的低级文明才会引以为荣。
一艘美国军舰从弗吉尼亚州的诺福克起程远航,舰队驶入东京湾,有意公然藐视日本颁布的驱逐外国人的法令。
前面还把俄罗斯归于亚洲国家,这里又变成西方国家了。前后标准能不能统一?睿智作者哈哈哈。
。这是现代西方国家第一次败于亚洲国家之手。
日本的民族性是跪舔强者,啥不屈不挠,我还转进如风呢。
依靠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表现出了顽强的韧性,而日本民族精神的基础就是日本特有的民族文化。
都是战犯,强行被美国保下来,美国再通过这些舔狗实际统治日本。简直无耻。
为重整国家,战后日本的领导人(几乎都在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从过政)把日本投降描述为对美国优先重视的问题的适应。
舔狗,广场协定爽不爽?
尽管这次比较低调,重点显然是经济复苏
不要把美国收割日本的广场协定说的这么轻描淡写好不好!
虽然在20世纪最后一个10年间,日本经济走势开始趋缓。
不要把被征服被统治被灭国说的这么轻描淡写,笑死我了。
相比之下,印度则不同,对于外来侵略者,它并不企图使他们皈依印度的宗教,接受印度的文化,而是泰然自若地接受他们。
不就是逆来顺受的鶸吗,说得那么哲学哄谁呀。
他们确实造成了破坏,但知道了时空的无限无极,即可看到他们的行为其实是没有意义的。只有忍受并超越了这些暂时乱象的人才能悟出人生的真谛。
也就是说这本书是传说,其实都是编的呗。。。
故老相传,考底利耶在匡助孔雀王朝崛起期间或大功告成之后,把他所观察到的战略及对外政策的实践编成了一部《政事论》,对治国术做出了全面的论述。
狗屁。为什么62年入侵中国?为什么2019年主动入侵巴基斯坦领空?都是伪装。跟日本一路货色,色厉内茬,狂妄自大。
我们要避免卷入任何阵营或国家团体,因为我们知道,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印度的事业,而且也有利于世界和平。
第6章 亚洲的多样性
论无耻我只服日本和印度。
印度对强权政治采取中立超然的态度。这部分是出于维护世界和平的原则,但也是因为这样做符合印度的国家利益。
是啊,不结盟的盟主给了印度狂妄自大的本钱,转脸就想踩着中国上位,中国啪啪打脸,印度从此沦为二流再也没人正眼看它。
印度拒绝它所谓的冷战的强权政治,说到底是因为它认为两大阵营的争端不涉及它的国家利益。印度不会为了欧洲分界线上的问题去挑战仅仅几百英里开外的苏联,它也不想刺激苏联和巴基斯坦联手。印度更不会因为中东的争端去冒惹怒国内穆斯林的风险。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问题上,印度均不做表态。印度领导人决心紧随他们眼中发展中世界的进步潮流,而且绝不肯冒险触犯苏联这个超级大国。
基辛格这个家伙,故意的。我就不信他不知道。美国人就是无耻。
尼赫鲁把印度的理念定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些原则的名字虽然来自印度的哲学概念“Pancha Shila”(共处的五项原则),但它们其实是在威斯特伐利亚模式的基础上为主权国家的多极秩序提出的更高尚的原则:
1.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2.互不侵犯
3.互不干涉内政
4.平等互利
5.和平共处
现在你觉得人多就有用了?真是尴尬的软文。
几十年后,它还将超过中国,成为亚洲第一人口大国。
另一个大国?你说中国?不好意思,我们不需要建立霸权,我们的存在就是亚洲霸权。
印度自身的战略利益不容许在阿富汗出现权力真空,也不容许另一个大国在亚洲建立霸权。
欧洲还没中国大,也没有中国人多,这种村长内斗级别的秩序就不要大言不惭放之天下皆准了吧,事实上不论是中东还是亚洲都不鸟你这套。美澳原住民是被你们灭了,否则照样不屌你。
欧洲的秩序支持国家间的力量平衡。
不就是英国搅屎棍吗。欧陆平衡臭名昭著,怎么基辛格还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二者都不具备欧洲均势所必不可少的因素平衡者——即只要转而支持弱的一方就能实现平衡的国家。
第7章 通往亚洲秩序之路:对抗还是伙伴关系?
这正说明了现行世界秩序是错的,否则一个存在即挑战的现状为什么出现?不正是因为西方太本位主义太无视世界的真相吗?美国人无耻加无知。
亚洲的构成天生就是对世界秩序的挑战。它现有的秩序机制取决于大国对自身利益的认识和追求,而不是力量均势体系。
事实就是如此。直到欧洲丧心病狂的屠尽美澳原住民,坐上了累累尸骨铸造的发展火箭。
皇帝统治世间万物,百姓通过他保持和上天的沟通。他管辖的不单是他治下的“中国”这个主权国家,而是“天下”。中国是天下文明昌盛的中心,是启发教化其他地方人民的“中央王国”。
这是历史上文化力量最惊人的一个成就。征服者在很大程度上被败在他们手下的中国社会所同化,连他们故乡的大片土地都被认为是传统的中国领土。中国并不刻意输出它的政治制度,而是愿者上钩。在这个意义上,中国的扩张不靠武力征服,而是靠潜移默化。
什么偏偏,明明就是质次价高其他东西没人要,否则为啥卖鸦片?工业革命也不是灵丹妙药,初期的产品根本比不上中国和印度的产品,否则东印度公司为啥出口到中国的95%都是白银,因为其他东西没人要,都是垃圾。直到东印度公司发现除了白银还可以卖鸦片。
它们的工业进步带来了众多的成果,它们却偏偏要对中国出口鸦片,坚持要获得无限制对中国出口鸦片的权利。
去你大爷的平等外交,枪炮逼迫下的平等吗?气死我了!
对于威斯特伐利亚主权国家体系的对等外交的概念,中国虽然接受下来,但满心的不情不愿、愤恨不平。
扯那么多,不就是中国的春秋时期玩剩下的吗,连战国时期都不到的玩意,还以为自己多么先进了,垃圾。宋襄公都比你们厉害。
在欧洲,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是在“三十年战争”结束时众多实际上独立的国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这个世界是属于亚洲的,欧洲只不过在最近五百年窃取了这一点,而在此之前世界的重心不断的在两河和中国之间转移,现代欧洲都是蛮夷。
21世纪中国的“崛起”并非新生事物,而是历史的重现。与过去不同的是,中国重回世界舞台中心,既是作为一个古老文明的传承者,也是作为依照威斯特伐利亚模式行事的现代大国。它既保持了君临“天下”的传统理念,也通过技术治国追求现代化,并在20世纪为寻求两者的融合经历了剧烈动荡。
和谐就是和稀泥,不是真正解决矛盾。西方的多元主义就是和谐的一种,怎么样无法融入主流文化的穆斯林移民酸爽否?
强调和谐的传统儒家文化必须摧毁,在这个废墟上将出现一个全新的中国。他宣称,每一波革命的努力都预示了下一波的到来。毛泽东认为,革命的进程必须加速,以防革命者骄傲懈怠。“不平衡是普遍的客观规律,”他这样写道,……循环不已,永远如此,但是每一个循环都进到高的一级。不平衡是经常的,绝对的;平衡是暂时的,相对的。这种动荡的目的最终是要取得一种传统中国式的结果,一种中国特有的共产主义形式,有其与众不同的行为方式,以其傲人的成就服人。中国将凭借其特有的又是革命的道德权威再次君临“天下”。
本该如此。
毛泽东坚持认为,中国因其心理上和思想上的强大,理应在世界上发挥中心作用。而中国发挥作用的表现就是对注重实力优势的世界凛然不惧,而不是和解合作。
你们那个原则就是放狗屁,还不是社达那种强者为尊。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怎么对中国的中国就会怎么对你们。
中国没有忘记,当初它被迫与现存的国际秩序接触时,所受到的待遇与它对自己的历史定位天差地别,事实上也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矢言遵守的原则南辕北辙。
这种期望有什么问题吗?说的好像我们做错了一样。美国不是天赋第一的,没有人承诺你们世界第一永不动摇。应许之地,你去找上帝去啊。
他们期望国际秩序有所发展,使中国得以作为中心角色来参与将来国际规则的制定,甚至修改现有的一些普遍规则。他们早晚会采取行动实现这一期望。
放屁,以前中国丝绸之路的贸易体系养活了所有欧亚大陆,现在离历史巅峰还早得很。
无论按何种标准来看,中国都已恢复了它在世界上影响最为广泛的那几个世纪中的地位。
啥意思?苏联不存在???
美国则从未和一个在国土面积、影响力和经济实力方面与它相似,但国内秩序却迥然不同的国家长期互动过。
美国人以为自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可是事实上阿拉伯、波斯、亚洲他什么都解决不了,当然是中国的认识是对的,美国是错的。美国要是对的,那这本书根本就没必要写。
两国的文化和政治背景有着重大差异。美国的政策着眼于务实,中国则偏重概念。美国从未受过邻国威胁,中国的边境四周却无时无刻不强敌环伺,虎视眈眈。美国人相信每一个问题都有解决办法,中国人却认为一个问题的解决只会引起新的问题。美国人对眼前形势一定要拿出结果,中国人注重的则是大局的发展。美国人制定实际“可以做到的”计划,中国人只确定总的原则,进而分析它的走向。中国人的思维部分地受到了共产主义理论的影响,但越来越趋向于传统的中国思维方式。美国人对两者都缺乏直观的和深入的理解。
划重点了,要考试,哈哈哈。后面这一段是原文吗?
中国现在的领导人已是革命以来的第五代。前面每一代领导人都体现出了他们那一代对中国所面临问题的深刻洞察力。毛泽东决心把过去的制度连根拔起,即使对他在胜利之初亲手建立的制度也不例外。他这样做是为了防止那些制度在中国的官僚倾向影响下停滞僵化。邓小平明白,中国除非参与国际事务,否则不可能继续发挥其历史性作用。邓小平的目标十分明确:韬光养晦,以防引起别国不安;不出头,但通过实现社会和经济现代化来扩大中国的影响。在这个基础上,江泽民从1989年开始,对外亲自执掌外交,对内扩大共产党的群众基础。在他的领导下,人民共和国充分参与国际事务,成为国际政治和贸易体系中的正式一员。胡锦涛巧妙地平抚了世界对中国国力不断增强的担心,为后来由习近平阐明的新型大国关系概念奠定了基础。
以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国领导层努力将这些遗产进一步发扬光大,开展了规模浩大的改革运动,其程度可与邓小平的改革相媲美。他想要建设的制度虽然不是完全的西方式民主,但将更加透明、更加依靠法律程序,而不是个人和家庭的关系网。许多既定的机构和做法,从国有企业到地方官员称霸一方,再到贪腐蔓延,都是改革的对象。这体现了这一届领导班子的远见和勇气,但也一定会造成一段时期的波动和不确定。
不能放弃?你先去沙特宣传民主啊,不能放弃,你个糟老头子坏得很,鬼才信你。
但鉴于美国的历史和美国人民的信念,它绝不可能完全放弃这些原则。
邓小平说的对!
在中国方面,邓小平的话说出了占主导地位的精英阶层关于这个问题的观点:
真正说起来,国权比人权重要得多。贫弱国家、第三世界国家的国权经常被他们侵犯。他们(七国集团)那一套人权、自由、民主,是维护恃强凌弱的强国、富国的利益,维护霸权主义者、强权主义者利益的。这两种观点不可能达成正式的妥协。
在中国方面,邓小平的话说出了占主导地位的精英阶层关于这个问题的观点: 真正说起来,国权比人权重要得多。贫弱国家、第三世界国家的国权经常被他们侵犯。他们(七国集团)那一套人权、自由、民主,是维护恃强凌弱的强国、富国的利益,维护霸权主义者、强权主义者利益的。这两种观点不可能达成正式的妥协。
中国的领导人不希望对外冒险,但正是因为他们感到只能通过强调国家利益来解释改革必然带来的调整,所以他们可能会比过去的领导人更加坚定地抵抗他们眼中对中国核心利益的侵犯。
去你妈的。美国有什么资格干预亚洲事务,滚回你的美洲去。你可以门罗主义,中国也可以。你算老几。
一个多世纪以来,也就是说,自从门户开放政策和西奥多·罗斯福充当日俄战争的调解人之后,防止亚洲出现霸权是美国的一贯政策。在当前的情况下,中国必然会把潜在的敌手尽量远拒于国门之外。中美两国就是在这个空间内活动。两国能否维持和平,要看双方在追求自己的目标时能否保持克制,能否确保彼此之间的竞争只停留在政治和外交的层面上。
那就先从美国撤离太平洋舰队开始吧。不能说不用军事实际上是只准美国用军事吧,做人太无耻就没得谈了撒。
使用纯军事手段来维持均势将一步步引发对抗,只靠施加心理压力来营造伙伴关系则将引发别国对霸权的担心。必须运用精明睿智的政治技巧来找到两者间的平衡。
第8章 “代表全人类行事”:美国及其秩序观
是吗?你问问印第安人答应吗?
一个新型国家在美洲大陆崛起,声称信仰、言论和行动自由是其国家经验和民族性格的精髓。
美国才是真霸权主义。
在美国看来,世界绝大部分地方都生活在不尽如人意的暂时性安排之下,终有一天会得到救赎。同时,他们与美国这个世界最强大的国家之间的关系肯定也含有潜在的敌意。
靠。美国跟伊斯兰自大狂没有任何区别,唯一的区别就是你们拳头大。自己是霸权还好意思说我们是亚洲霸权,我们起码历史上从未尝试统一亚洲和输出价值观。我们只是鄙视蛮夷。
我们感觉肩负的责任不限于我们自己的社会。我们不可能没有意识到,我们是全人类的代表。时势拒绝了别人,但对我们偏爱有加,赋予我们责任,去证明一个社会可以为其个人成员创造多大的自由和自治空间。
果个屁的断,自己看看参战时间。得了便宜还卖乖,无耻,这本书必须打一星。
美国曾三次采取果断行动——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对抗敌对的甚至是生死攸关的威胁,挽救国际秩序。
别再扯淡了,你们和伊斯兰一丘之貉,都是人类的癌症,无非是伊斯兰传播古兰经,你们传播新教价值观,不管正确与否,这种自命不凡的自大狂心态让人作呕。
美国对西半球以外地区的潜在战略目标是,改造整个世界,从而不必再扮演其战略角色。
当初,美洲大陆闯入欧洲人的意识,迫使他们重新审视既有的思想。对那些试图彻底改造世界秩序的人来说,定居美洲展开了一幅全新的图景。对早期来到新大陆的定居者而言,美洲位于趋于分裂的西方文明的前沿,是他们尝试建立道德秩序而一展身手的新舞台。这些殖民者之所以离开欧洲,不是因为他们不再相信欧洲是世界的中心,而是因为他们认为欧洲不能响应时代的召唤。宗教纷争和血腥战争让生活在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下的欧洲得出痛苦的结论:让整个大陆团结在单一神权治理之下的理想永远不可能实现,而在遥远的美洲彼岸正可一展身手。
从此美国接过了英国搅屎棍的担子,走在了从欧陆搅屎棍升格为世界搅屎棍的路上。
华盛顿总统在1796年的“告别演说”(当时正值法国大革命期间)中忠告,美国应当“避免与外界任何一方缔结永久同盟”,“只有在危急关头才能暂时依靠可靠的同盟”。
那中国把美国赶出亚洲同样是自然规律,你们扯个啥淡呢?唧唧歪歪,就不能乖乖接受现实吗?非要打一仗?
美国与头号海上大国英国达成默契,在1823年提出“门罗主义”,宣称整个西半球不允许外来殖民。实际上直到几十年后,美国才有实力兑现如此不可一世的声明。在美国内部,门罗主义被解读为《独立宣言》的延伸,旨在防止欧洲均势政策染指西半球。这一切都没有与任何拉美国家协商(部分是因为当时拉美也没几个国家)。随着美国疆域覆盖整个大洲,美国的扩张被视为自然规律的结果。
艹,无耻至极,美国拒绝承认殖民利益,有本事撤销全部海外基地啊,海外驻军不就是保护你们的殖民利益吗,你以为不叫殖民地我们就不认识了吗。无耻。
美国将摒弃这些做法,拒绝承认殖民利益,高度警惕欧洲设计的国际体系,倡导在共同利益和公平交易的基础上与他国发展关系。
是的,这也是我们中国的想法,你一定要相信我们。
这是和平的政策,符合我们的利益。这是中立的政策,美国拒绝卷入任何外部纷争,没有觊觎其他大洲的野心,同时抵制它们对美国这片土地的入侵。
这自大程度堪比金三胖。
他1900年再次竞选的海报上打出的口号是:“美国国旗插到外国土地上,不是为了攫取更多的领土,而是为了保护人类的利益。”
就是扯所有其他人的后腿。别说的这么冠冕堂皇。
这种理念认为,伴随20世纪的脚步,美国将承担一种全球角色,类似19世纪英国在欧洲的角色:守候在欧亚大陆的近海,防范任何国家主宰这一战略地区,通过确保均势来维护和平。
这就是美国肆无忌惮的干预他国的理论基础。你走在路上就能告你强奸,因为你携带工具了。就是这种逻辑。
因此,他在“门罗主义”的基础上提出了“罗斯福推论”,大意是美国有权先行干预其他西半球国家的内部事务,以纠正不能容忍的“恶行或无能”。
放屁。为了运河掌握在自己手上强行独立巴拿马,你考虑过你邻国吗?扯淡!
美国的唯一愿望是看到邻国稳定、有序和繁荣。
和平奖一直都是一个笑话。
罗斯福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成为获此殊荣的第一位美国人。
美国人一直都是自大狂。现在也是。欧洲人极其讨厌美国人哈哈哈。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启了摧毁欧洲国家体系的进程。美国加入“一战”,并不是基于罗斯福的地缘政治观,而是打着道德普世性旗号。即便在三个世纪之前欧洲的历次宗教战争中,这种道德标榜也闻所未闻。美国总统之所以宣扬全新的道德普世性,是为了推行仅在北大西洋国家存在的治理体系。威尔逊所提倡的治理形式也仅存在于美国。承载着这一道德使命赋予的历史感,威尔逊宣称美国之所以干预,不是为了恢复欧洲均势,而是“让民主在这个世界中得到保护”。
是啊,你们只是趁火打劫捞取最大胜利果实,一跃从债务国变成最大的债权国,这都不是美国的本意哦,大家要相信哦。傻子才信。
们没有私心。我们不追求征服别国,也不追求占有领土。我们不为自己索取赔偿,对于我们自愿做出的牺牲,也不追求物质上的补偿。我们只是人类权利的捍卫者。
威尔逊认为,与备受他指责的传统政治家相比,公共舆论更支持“人类的整体利益”,但支持威尔逊这个前提的证据并不多。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很大程度上应威尔逊的要求,欧洲以语言为基础进行民族自决,并按照这个新原则重新划定欧洲地图,结果却造成了在地缘政治上对德国有利的局势。战前,德国被三个大国(法国、俄国和奥匈帝国)环绕,领土扩张受到限制。现在它面对的是一批按照自决原则建立起来的小国。
送美国两个字,呵呵。
从威尔逊到现在,从国联到其后继者联合国,完全符合集体安全概念的军事行动计划是朝鲜战争和第一次伊拉克战争。这两次军事行动之所以发生,是因为美国已经声明,如果必要,美国将采取单边行动(实际上,在这两次战争中,在联合国做出正式决议之前,美国已经开始调兵遣将了)。联合国与其刺激美国自行做出决定,不如干脆决定支持美国的行动。57联合国支持美国,与其说表达了道德共识,还不如说是争取以某种方式对美国的行动(早已准备就绪)施加影响。
国联对侵略的定义模糊不清,对采取共同行动极不情愿,证明即便面对对和平的公然威胁,它也起不到任何作用。在国际和平和安全遭到最严重威胁时,集体安全已经多次证明运转不灵。
这是伟大和天才吗?我看到的是一个自大狂和自命不凡的无耻之徒,假自由平等的名义无所不用其极的争取美国国家利益的宣言。可能在美国人被扭曲的三观下和我们的观点不一样吧。当然视角都是相互的,在他们眼中我们的三观才是错的和被扭曲的。呵呵。
伍德罗·威尔逊之所以伟大,归根结底是因为他提出了宏大愿景,极大地激发了美国例外主义传统,让那些起初的缺陷显得微不足道。他被尊崇为先知,美国矢志追求他的愿景,并以此评判自己的行为。每当面临危机或冲突(“二战”、冷战和我们这个时代伊斯兰世界的动荡)的考验,美国都会以某种方式回归威尔逊的世界秩序愿景,通过民主、公开外交、培育共同规则和标准来维护和平。
这一愿景的天才之处是让美国人的理想主义为缔造和平、人权和合作解决问题等重大外交举措服务,在对更美好、更和平世界的希望中注入美国实力。
斯大林的全球战略非常复杂。他深信资本主义制度必然导致战争,因此“二战”结束顶多是休战。他认为希特勒是资本主义制度的特殊代表,而不是这一制度的异类。希特勒战败后,不管西方领导人怎么说或怎么想,资本主义国家依然是敌人。斯大林对20世纪20年代的英法领导人充满蔑视。
第9章 美国:心情矛盾的超级大国
说的好像你们能选一样。有本事继续孤立啊。
它从孤立中国转而实行与中国合作的政策。
可惜现在越来越偏离了。证明你们制度不行呀,都靠地理位置优势。
设计了开放的世界贸易制度,提高了生产率,促进了繁荣,并在过去一个世纪中的所有技术革命中遥遥领先。
所以福山写出了《历史的终结和最后的人》,然后惨遭自己打脸。历史哪里来的终结?人类还没灭绝呢,这群傻子。急着庆祝自己胜利还早了点。
外交政策是有终点呢,还是一个无穷无尽的过程?
呸。
如果把美国的世界角色说成是对完美道德的检验,它必定因力不从心而深深自责。
扯什么淡,不是为了造成安理会的多数派吗?美国以为中国会跟着自己投票,加上英国妥妥的三票。
接纳英国、法国和中国是为了向它们的伟大成就致敬,也反映了它们当时的实力。
北约是建立欧洲安全的新起点。国际秩序不再是传统上多个国家合纵连横的欧洲均势。相反,不管以前是何种均衡,现在只剩下两个核超级大国之间的均衡。如果一方消失或者置身事外,均衡便不复存在,对方则将占据统治地位。
这么虚伪。
华盛顿或许可以接受均势是一个事实,但不能把它当作政策来执行。
苏联领导人认为,东西方关系是两种对立的世界秩序观之间的竞争。他们表现出“俄国人传统和天生的不安全感”,并植入了一种放眼全球的革命学说。克里姆林宫依据苏维埃学说解释国际事务的方方面面,认为国际事务就是斯大林所谓的“两个世界级中心”之间争夺优势的斗争,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全球竞争不可避免,而且最后只有一个赢家。他们认为斗争不可避免,于是便让斗争成为现实。
这么无耻的话是真的有人信吗?
别国图“私利”,而美国有“原则”和“天命”,这种暗示和(美国)这个共和国的历史一样悠久。新鲜的是,美国在这场全球地缘政治竞争中不再置身事外,而是成了领导者。它为这场竞争提出的理由主要是道义上的理由,宣称美国的国家利益完全不在考虑之列。世
中国不是同意,是被迫的。要是美国反击金大胖的时候止步,不逼近鸭绿江,中国就不会介入战争。中国是唯一被动进入战争的一方。
有一次一位中国知名人士告诉我,跟在斯大林后面同意卷入朝鲜战争是毛泽东犯下的唯一战略错误。朝鲜战争最终把中国的统一推迟了一个世纪,因为它使美国更加坚定了保护台湾的承诺。
废话,隔壁失火难道不做好准备灭火?
早在美国政策规划者开始考虑在哪里停止前进这个话题之前,中国就已经开始准备干预了。1950年7月,中国已在中朝边境集结了25万军队。
明明是美国的问题怪中国提前准备真是曹尼玛了。
他也告诉周恩来,如果美国停留在平壤至元山一线,中国军队不必立即进攻,应该停下来加紧练兵。至于中国暂时勒兵不前期间和之后会发生什么,那就不得而知了。
可是美国军队没有停下脚步。华盛顿批准麦克阿瑟越过“三八线”,允许他一直推进到中国边境。
维护你妹的现状,维护现状为什么要推进到鸭绿江?去你大爷的无耻至极。
在两种截然不同的世界秩序观迎头相撞之时,美国试图按照威斯特伐利亚和国际法原则维护现状。
老毛就是厉害。现代中国的崛起从此开始。
与超级大国打仗是一个令人望而却步的想法,至少有两名中国陆军将领拒绝带兵与美军作战,但毛泽东坚持出兵。
不承认中国的存在和需要,就是失败的世界秩序。没有人可以无视中国,没有人。
中国证明了捍卫边境安全的决心,表达了对自己没有参与制定的国际规则的蔑视。最后的结果是一场平局。但它揭示了美国能力的潜在弱点,即无法很好地将战略与外交、权力与合法性相结合,确定自己的首要目标。最终,朝鲜半岛画了一条跨世纪的界线。这是美国明确放弃胜利目标的第一场战争,并为后来的许多事情埋下了伏笔。
呵呵,不是民主吗?南越政府民主不?为啥支持南越?能不要双标不?干嘛不让越南人民自己选择?沙雕美国人。
美国的政策是捍卫南越的独立,消灭北越武装和部署的颠覆南越的力量,集中力量轰炸北越,促使北越重新考虑其征服政策并开始谈判。
靠,干涉内政者不得好死。
经过一系列政变(其中1963年11月那次政变实际上受到美国大使馆的鼓励,并得到了白宫的默许,期望军事统治能够带来更加自由的体制),阮文绍将军崛起为南越总统。
因为你们是傻逼,你以为你能代表自由和人权了?你也配?美国人是践踏人权最多的国家。
一场起初受到美国绝大多数人支持的战争,一场被美国总统提升到普世自由和人权原则高度的战争,现在却被当成美国道德迟钝的独特证据。不道德和欺骗等指责满天飞,“野蛮”成了人们挂在嘴边的形容词。美国的军事介入被说成某种“精神错乱”,反映了美国生活方式的深刻缺陷。肆意屠杀平民的指控成了家常便饭。18美国国内有关越战的争论成了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伤痛。在涉足印度支那事务的历届美国政府中,有许多官员充满智慧、廉洁正直,但他们突然被指控为可耻的傻子和骗子。
不就是怕丢面子吗?国家之间和黑帮斗殴也没啥区别。丢人。
维护美国捍卫盟国及全球秩序的信誉(美国已经履行这项职责20多年了)仍然在尼克松的盘算中不可或缺。
就是别再要面子的另一个好听的说法。给脸不要脸。
加上灵活的外交政策,使越南问题在1973年最终得到解决。
然后你们把苏联拆了,呵呵。说的再好听也没有卵用。
如果我们看到强大而健康的美国、欧洲、苏联、中国和日本形成合理的平衡,相互制衡,但不相互拆台,那么这将是一个更加安全的世界,更加美好的世界。
飞鸟尽良弓藏。
美国与这两个共产党巨人的关系比它们二者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用中国制衡苏联当然成为这项渐进战略的用心所在。
不正说明了你们美国信仰根本是假的吗?一点都不坚定,呸。
尼克松尽管是一位坚定不移的反共产主义者,但他认定,地缘政治平衡的迫切性超过了意识形态纯洁性的需要,这一认识与他的中国同行不谋而合。
前面说那么多屁话这句才是关键。
与中国改善关系将逐渐孤立苏联,或者迫使苏联寻求改善对美关系。只要美国小心行事,与这两个社会主义大国的关系胜过它们之间的关系,困扰美国外交政策20年的中苏合作追求世界霸权的噩梦将被驱散。
正说明了自由社会的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本质。
被尼克松的长期批评者无情利用,让整个行政部门陷入瘫痪。在正常时期,尼克松的政策多路并进,完全可以汇聚成美国新的长期战略。
放屁。孬种。
尽管人类罪孽深重,上帝还是保留了人类
恰恰相反,里根任期内开始的大规模减税很可能就是造成美国日后困境的肇始者,根本不是一个好事。
对里根来说,美国作为辉煌的山巅之城不是一个比喻,而是一个真实存在,因为他决心把它变成现实。
这么天真。
里根不同,他认为,对手只要意识到美国原则的优越性,斗争就会结束。
大家都被里根的天真和愚蠢惊呆了。
多年以后,我问苏联驻美大使阿纳托利·多勃雷宁,苏联为什么不在核试验问题上做出妥协。他回答:“因为我们没想到里根会拂袖而去。”
后悔吗?还不如冷战呢。
冷战结束开启的不是梦寐以求的民主共识时代,而是又一个意识形态和军事对抗时代。
天真。民族主义是你们亲手放出来的。
参加波恩磋商的人士乐观地推出一个宏大愿景:“建立基础广泛、尊重性别、多民族且具有完全代表性的政府。”
美国依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正因为想当然而不尊重现实。简而言之,读书太少想得太多。
强制推行这些制度将不可避免地剥夺历史形成的特权,重组千变万化的部落联盟。任何外来力量都很难理解和掌控这种局面。
恰恰相反,让他们在阿富汗互相杀个痛快不比祸害全球好多了吗?
为了防止出现真空,需要做出重大外交努力,明确地区秩序,防止阿富汗再次成为“圣战”主义中心。
放屁。
2002年白宫的《国家安全战略》指出,“20世纪的伟大斗争”已经展示了“唯一可持续的国家成功模式:自由、民主和自由企业”。
自以为是的大国沙文主义。垃圾。
2002年的文件主张,为了普世性的自由价值,要终结世界各地的暴政。
所以你们为了一袋洗衣粉就推翻了一个国家,厉害,佩服。
所以美国总统的言下之意是,美国将实施一个隐蔽计划,推翻伊拉克的独裁者。
还不是因为美国佬自以为是。呸。
事实证明,以多元民主取代萨达姆·侯赛因的残暴统治比推翻这个独裁者要困难得多。
所以美国的努力全部失败了,你们都不觉得自己错了,呵呵。脑子有坑。
在革命和外国占领的氛围中,民族激情已经高涨,2003年之后无情地被外来势力点燃和利用。伊朗支持什叶派破坏新生政府的独立性。叙利亚支持通过其领土转运军火和“圣战”分子(最终对本国的团结造成了灾难性影响)。基地组织开始有计划地攻击什叶派。各个团体都越来越把战后秩序当成争夺权力、领土和石油收入的零和战场。
别,自己拉的屎自己吃,拉其他人下水算什么,没有最无耻只有更无耻啊,美国人的无耻程度从不让人失望。
美国以及安理会其他常任理事国,可能还有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对手,都需要做出持久的外交努力。
谁给你们脸让你们自认不可或缺了。
我们完全可以说,在寻求世界秩序的过程中,一个作用不可或缺的国家在履行职责前,必须对这个职责以及自身有清醒的认识。
自己把自己忽悠瘸了吧。美国人真是蠢的可爱。
美国的战争目标不仅是惩罚敌人,还要改善人民的生活,追求胜利不是为了占领土地而是分享自由的果实,这样的国家必定与众不同。如果放弃这一重要的理想主义,美国就是背叛自己。不理会国家经历中这一核心内容,美国也无法安抚朋友,战胜敌人。然而,要想取得成效,雄心勃勃的政策离不开对深层因素客观冷静的分析。这些深层因素包括其他地区的文化和地缘政治结构,反对美国利益和价值观的敌人的决心和策略。实现美国的道德愿望,要依靠可行的方法,要考虑政策的战略要素,赢得美国人民的支持,并延续多个政治周期。
第10章 技术、均衡与人的意识
恰恰相反,这代表了人类理性的沦丧,不再在意精神世界,而是被资本裹挟投入消费主义的深渊。社会的追求退步了而不是进步了。
每个时代都有其主旋律。它是一套解读世界的信念,通过解释周围发生的各种事件,激励或安慰个人。在中世纪时期,主旋律是宗教;在启蒙时期,是理性;在19~20世纪,是民族主义和历史观。科学和技术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导观念,它们推动了人类福祉史无前例的进步。
技术让战争成为可能,也限制了战争的范围。面对众多的战争目标,实力最强大、装备最精良的国家也只能在有限的距离内部署一定数量的兵力。雄心勃勃的领导人既受制于传统,也受制于通信技术的发展水平。大胆的行动方案受到实施步伐的制约。外交指令必须考虑信息传递期间发生的突发事件。
没有统一的实力才会默认内部均势,弱爆了。美国有本事让州之间来个均势试试?
罗马帝国和中华帝国关注外围的均势,欧洲则把均势作为核心运行原则。
这就是黑暗森林。毛也没办法,手上没有硬货,只能拼不怕死。
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声称在核战争中中国不惜牺牲数亿人口,这被西方广泛认为是情绪失控或意识错乱的表现。其实,这很可能是深思熟虑的结果。为了抵御前所未有的军事威胁,一个国家需要展现出超越人类理解力的牺牲意愿。对于这句话,西方和华约国家都感到震撼,但它们恰恰忘记了超级大国本身的威慑理念正是建立在世界末日的风险之上。说得更委婉一些,确保相互摧毁论背后的逻辑是,领导人为了和平而故意把平民置于灭绝的威胁之下。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是这意思没错吧?
传统的战争学说是线性的,针对的是敌方领土,而现在出现了非对称战争。游击战不需保卫任何领土,但能集中制造伤亡,销蚀公众继续支持战争的政治意愿。在这种意义上,技术上的优势变成了地缘政治上的无能。
传统的战争学说是线性的,针对的是敌方领土,而现在出现了非对称战争。游击战不需保卫任何领土,但能集中制造伤亡,销蚀公众继续支持战争的政治意愿。在这种意义上,技术上的优势变成了地缘政治上的无能。
核武器扩散已经成为当前国际秩序中一个全面的战略问题。
要不要脸?明明是以色列第一个违反,你好意思怪阿拉伯国家为了自保而研究?犹太人,呵呵,不要脸。
该条约禁止但未能防止缔约国(例如利比亚、叙利亚、伊拉克和伊朗)从事违反《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保障措施的秘密核项目,也未能阻止朝鲜2003年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并在不受任何国际监控的情况下试验和扩散核技术。
核武器系统易受攻击,技术也难以防范短程袭击,先发制人的诱惑成为这种技术与生俱来的特点,尤其是在群情激愤的情况下。总之,核扩散带来了典型的核困境:核武器降低了战争的可能性,但战争一旦爆发,惨烈程度将大大提高。
核武器的持续扩散甚至会影响核超级大国之间的核均势。现有核国家领导人必须为最坏情况做好准备。这既包括其他超级大国的核威胁,也包括核扩散国家带来的威胁。他们必须通盘考虑核战略,既要顾及主要潜在对手的威胁,也要为应对扩散留有余力。如果每个核大国都这样盘算,核扩散将导致这种余力成比例增长,接近或超过现在的极限。而且随着扩散的加剧,这些核关系相互交叠,日趋复杂。冷战期间相对稳定的核秩序将被新的国际秩序取代。在新秩序中,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宁愿给人留下不怕世界末日到来的印象,因为这也许反而使之比对手更能占据优势。
当一个拥核国家的军事进攻能力接近两个核超级大国时(中国和印度都能做到),就可能出现极其严重的不平衡。任何一个核大国,如果能置身于另外两国核冲突之外,它就能逐渐占据支配地位。在多极的核世界,如果这个国家能联合其中一个超级大国,这种情况也会出现,因为两者力量相加就有了战略优势。在这样的情况下,当前超级大国间的大致核均势就有可能发生不利于战略稳定的变化。俄罗斯与美国核裁军幅度越大,就越是如此。
在维护威慑的有效性,或者威慑失败时必须采取措施时,如何防止报复升级?绝不能因技术进步而忽视这些人类发明有多么恐怖可怕,也不能忘记对这些技术的限制措施多么不堪一击。绝对不能允许核武器变成常规武器。在此关键时刻,要维持国际秩序,现有核大国就必须达成谅解,坚持核不扩散,否则核战争灾难将降临,并强加给我们另一种秩序。
这句话难道不对吗?什么叫只能?我让非洲不认识字的人操作流水线他干的来吗?
许多革命性技术只能在有能力、有判断力的技术先进国家得到使用。
所以你们抵制华为的5G?滑稽。
大多数民主国家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本能,认为试图削弱信息革命的影响是不可能的,或许也是不道德的。
新的互联网技术开辟了全新图景,网络空间挑战了所有历史经验。它无处不在,但本身不具威胁性,威胁取决于如何使用。网络空间带来的威胁尚不明朗,无法定义,更难定性。网络通信在社会、金融、工业和军事部门的广泛应用带来诸多优势,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弱点。它超越了多数规则和规定(其实也超出了许多监管者的技术理解力),在许多方面造成了哲学家所说的“自然状态”。根据霍布斯的说法,逃离这种状态的愿望就成了创建政治秩序的动力。
美国爸爸怎么会做间谍,哈哈哈。作者你也知道美国双标啊,难得看你说实话。
美国要求中国约束利用网络获取商业秘密的活动,并声称这些活动的规模前所未有。可是,美国在多大程度上愿意公开自己的网络行为呢?
所以靠凡人的智慧来民主决议只是个笑话,民意只是被精英利用的背景板。有利用的好的如老毛,有利用的差的翻车了如戈尔巴乔夫。
决策者肩负着多重任务,其中许多是由他所在社会的历史和文化决定的。他必须首先分析他所处的社会,因此自然需要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没有对历史和未来的直觉,就无法做出判断。然后他必须努力了解这条轨迹将把他和社会带向何方。他必须抵制诱惑,不能照搬过去的决策,因为未来的路上会发生停滞,也会有衰落。在技术和政治剧变的时代,智慧不断告诉我们,必须另辟蹊径。显然,带领社会从此岸走向未知的彼岸时,一条新路既有优势也有劣势,而且好像总是优劣相当。沿着从未走过的道路前进需要睿智和勇气:需要睿智,是因为这个选择并非显而易见;需要勇气,是因为开始走这条路时将会形单影只。政治家必须激励人民坚持下去。
凡人的头脑被抖音和信息流填满了,知识都找不到还想找智慧,做梦。
在互联网时代,世界秩序经常等同于如下假设:如果人们能够自由获取和交流信息,人对自由的天然冲动会生根发芽,自由将会自动实现,历史将会自动前行。可是哲学家和诗人长期以来一直把思想分成三个部分:信息、知识和智慧。互联网聚焦于信息领域,极大地促进了信息的传播。越发复杂的功能被设计出来,尤其是能够对一些事实问题(不会随着时间而改变)做出回应。搜索引擎能够越来越快地处理越来越复杂的问题。可是,过度抓取信息可能反而抑制了知识的获取,让智慧更加遥不可及。
扯淡,干货最重要,文风是细枝末节。跪舔读者的文风看了就想吐。
从书籍中获取知识是一种与互联网不同的体验。阅读比较花费时间,为了让这个过程更轻松,文风非常重要。
是的,现代的媒体集团干的就是这个。
操控信息将取代思考成为主要政策工具。
美国民主的假象,实际上就是欺骗和民粹。
总统竞选几乎变成了互联网运营大师之间的媒体竞争。候选人以前谈论治国理政的实质问题,现在则沦为营销发言人,其营销方法的侵入性在一代人之前还属罕见。候选人的主要作用变成了筹集资金,而不是阐述议题。营销活动是为了传达候选人的理念,还是候选人表达的理念只是“大数据”研究的结果,意在迎合选民的偏好和偏见?能否避免只照顾大众情绪,而将建国先驱们设想的理性过程抛诸脑后,使民主演变成蛊惑人心的结局?如果选举所要求的素质与执政所必需的素质差距太大,外交政策中所需的理念把握和历史感就会丧失。培养这些素质可能耗费总统第一任期太多时间,不利于美国发挥领导作用。
天真,更可能的是用垃圾信息淹没你,让你自以为进步。
增强个人能力、促进透明度的新技术能力。
都是美国人开的坏头。
召集民众示威的技术同样可以用来跟踪和镇压他们。现在,任何一个大型城市的大多数公共广场都受到视频监控,任何使用智能手机的人都能被实时电子跟踪。最近一次调查得出结论,“互联网使跟踪更容易、更便宜、作用更大”。
凡人的智慧体现无疑,系统1做出反应,轮不到系统2发挥进行思考,态度决定一切,而不是智慧。
一时的情绪压倒一切,而主流人群的动机、协同领导能力、该国的基本战略和政治因素以及与其他战略重点的关系反而退居次席。
广大民众更难接触到公开辩论背后人们看不到的东西。美国、欧洲等地的重要法律文本经常长达数千页,其确切含义即便对投赞成票的议员来说也晦涩不清。
愚蠢的人类。
参加公开辩论的人有可能更愿意迎合当下的情绪,而不是进行严谨的论证。那些靠渲染夸大而获得地位的谋利者每天都把即时热点灌输到公众意识中。
乌合之众。
共识的达成,越来越不是靠思想的交流,而是靠情绪的分享。在一个貌似志同道合者组成的群体中,其成员无法逃避狂热情绪的影响。
此处可以参考《美国精神的封闭》。美国大学已经完蛋了,没戏。
社会需要调整教育政策,使其适应国家长远目标和培养价值观的终极目标。
结果你们除了战乱和极端,还带来了个屁啊。
美国不但没有受到战火的破坏,反而通过这场战争加强了自己的经济实力和国家自信,开始推行它认为适用于整个世界的理想和实践。
美国开始接过世界领袖的火炬,并为世界秩序增添了一个新维度。这是一个明确建立在自由和代议制政府思想之上的国家,它把自己的崛起视为自由和民主的扩展,认为自由和民主这股力量能够带来迄今为止遥不可及的公正持久的和平。
没想到别人根本不跟你一个价值观吧,没有共识的可能性。
新的国际秩序将覆盖全球所有地区,共同的价值观和目标将使各国社会变得更加人性化,从而国家之间的冲突更不可能发生。
这和黑帮说我保护了你们所以要收保护费有什么区别?
不管受益者请求与否,美国的军事实力为全世界提供了安全盾牌。在基本上由美国单方面提供的军事保护伞下,大部分发达国家结成了一个联盟体系,而发展中国家则免于遭受它们有时没有认识到,更不要说承认的某种威胁。
呵呵。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弱点是其长处的反面。尽管这个体系由饱经战乱的国家设计,但它并没有提供一种方向感。它给出了分配和维持权力的方法,但没有解答如何产生合法性。
从文艺复兴以来,西方一直坚信:对观察者来说,现实世界是外部因素;知识包括记录和区分数据(越准确越好);外交政策的成功取决于准确评估现实和各种趋势。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下的和平反映了对现实(尤其是权力和领土的现状)的判断,代表了一种世俗的秩序概念,而不是宗教诉求。
这种美国自大狂的言论笑笑就好。
这种区别决定着对待科学技术的态度。西方在实证研究上取得了成就,因此积极探索世界,培育科学和技术。而认为自己是世界秩序中心的其他传统文明没有这样的动力,因而在技术上落在了后面。
不受既有模式的制约,它们可能比西方具有更大的能量和灵活性,至少像中国这样的国家是如此。
何止是备受质疑,简直是胡说八道。
西方的说教和所作所为造成了,至少是助长了长达四分之一世纪的政治和经济危机。这一观点以及崩溃的地区秩序、不同教派之间的厮杀、恐怖主义和没有取胜的战争,导致后冷战时代初期的乐观设想——民主和自由市场的扩展会自然产生一个公正、和平与包容的世界——备受质疑。
西方的说教和所作所为造成了,至少是助长了长达四分之一世纪的政治和经济危机。这一观点以及崩溃的地区秩序、不同教派之间的厮杀、恐怖主义和没有取胜的战争,导致后冷战时代初期的乐观设想——民主和自由市场的扩展会自然产生一个公正、和平与包容的世界——备受质疑。
每一种国际秩序迟早都要面对挑战其凝聚力的两种倾向的影响:要么重新界定合法性,要么均势发生重大变化。当支撑各种国际安排的价值观被根本改变时(或是被负责维护这些价值观的国家遗弃,或是被推翻,代之以全新的合法性概念),就会出现第一种倾向。
简单的说就是天真。
秩序之所以沦陷,并非主要因为军事上的失败或资源的不平衡(虽然经常是这种情况),而是因为未能看清它所面临的挑战的性质和范围。
不承认一个崛起中的老二,那就只能通过对抗来让你承认。这是谁的错呢?当然是美国的。
导致国际秩序危机的第二个原因是,事实证明它不能适应权力关系发生的重大变化。有时候秩序之所以崩溃,是因为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停止发挥作用或不再存在,就像20世纪末苏联解体时共产主义国际秩序发生的情况一样。抑或崛起国家不愿扮演它未参与设计的体系分配给它的角色,而现存大国也许无力对这一体系的平衡做出调整,以包容它的崛起。在20世纪的欧洲,德国的崛起就对国际体系造成了这样的挑战,引发了两次灾难性战争,欧洲再也没有从中恢复过来。21世纪,中国的崛起也带来了类似的结构性挑战。美中两国(21世纪的主要竞争者)首脑承诺通过建立“新型大国关系”,避免欧洲悲剧的重演。这一概念的具体内容仍有待两国共同阐明。
不考虑道德因素的权力算计会将每一次分歧变成实力的较量,各方野心将永远得不到抑制。面对不断变化的权力组合,各国将不得不计算得失,却得不出任何结果。这种做法实难持久。另外,不考虑均衡的道德惩戒也容易导致使用武力解决问题,或推出容易受到挑战的虚弱政策。以上两种极端倾向,哪一种都容易危及国际秩序本身的凝聚力。
国家作为国际生活的基本正式单元,它本身的性质面临重重压力,遭到蓄意攻击和拆解,在有些地区因忽视而受到侵蚀,常被应接不暇的事件淹没。欧洲开始走出国家范畴,主要凭借软实力和价值观来谋划外交政策。但是,脱离战略概念去寻求合法性能否长久维持世界秩序令人怀疑。欧洲还没有赋予自己国家特性,这容易导致内部权力真空和边境地区力量失衡。中东部分地区已经被分割成相互冲突的教派和族裔,宗教意识浓厚的民兵及背后支持他们的势力肆意侵犯边境和主权。亚洲的挑战与欧洲正好相反,威斯特伐利亚均势的各项原则大行其道,但都基于同一种合法性概念。
自作孽不可活。美国以为其他人都是傻子吗?不知道背后是美国人在捣鬼?
如果大国把操纵这些单元作为外交政策的话,无政府状态在所难免。
资本和资本家通过全球化超越了国界,也造成了美国人民利益和国家利益的流失。嗯,听起来跟中国的国有资产流失差不多哈哈哈。世界各地资本都是一样的。所以全球化对于国家来说并不是好事,只对资本家有利。
这个世界的政治组织和经济组织不同步。国际经济体系已经全球化,而世界政治结构还是以民族国家为基础。全球经济动力旨在消除不利于货物和资本流动的障碍,而国际政治体系依然主要基于各种迥异的世界秩序观,旨在调和不同的国家利益观。经济全球化在本质上不顾及国家边界,国际政策努力调和各国相互冲突的目标,但依然强调边界的重要性。
国际秩序面临一个悖论:繁荣取决于全球化的成功,而这个过程经常产生不利于实现夙愿的政治反应。全球化的经济管理者几乎没有机会参与全球化的政治进程。而政治进程的管理者不愿意冒失去国内支持的风险对经济或金融问题未雨绸缪,因为这些问题非常复杂,只有专家才懂。 在这种情况下,挑战变成了一个治理问题。各国政府面临让全球化进程向有利于本国利益或重商主义方向倾斜的压力。在西方,全球化问题与奉行民主的外交政策问题密不可分。寻求国际政治秩序与国际经济秩序的和谐挑战了原有的观点:之所以追求世界秩序,是因为它需要扩大国家框架;之所以需要对全球化加以规范,是因为可持续发展需要调整传统的模式。
当代的国际规则和规范架构如果还有用的话,不能只靠共同宣言来确认,必须培育出一种共同信念。
均势概念应当重新评估。从理论上讲,均势应该是不难计算的。但事实证明,协调一国与他国的考量并对考量的极限达成共识是极其困难的。外交政策所含的臆测性是指有必要根据判断调整行动,而判断做出之时又无法验证其正确与否。在大动荡时期,尤其如此。旧秩序陷于动荡之中,它会被什么样的秩序取代又是一个未知数。因此,一切都取决于对未来的评估。然而,各国内部结构不同,对现有趋势意义的评估也会不同,更重要的是,处理这些差异的标准也会相互冲突。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困境。
美国影响力的消失才是人类真正自由的时刻。
作为现代世界人类自由的坚定倡导者和捍卫人文价值的一支不可缺少的地缘政治力量,美国必须坚持自己的努力方向。
没有实现路径的理想就是鸡汤,全是废话。
要建立真正的世界秩序,它的各个组成部分在保持自身价值的同时,还需要有一种全球性、结构性和法理性的文化,这就是超越任何一个地区或国家视角和理想的秩序观。
结论
★
首先,这本电子书的排版是一个灾难,不论是小标题还是注释,都是垃圾。
其次,作者的双标和虚伪令人作呕,美国人的无知和自大狂又四处指手画脚的态度跃然纸上,看得让人分外的不爽,当然美国人有实力,大国沙文主义,但是又当婊子又立牌坊就无耻了,处处以民主自由之名行霸权干涉之实,关键还到处都留下一摊烂账收拾不干净,美国这不是建设世界秩序明明是四处破坏世界秩序。
我相信大家都能自我判断,辩证的看本书的内容。本书内容有部分还是凑合,但是严格来说随便翻翻就行,一个老年狂信徒的呓语,没必要认真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