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ve successfully subscribed to 完美的胖达
Great! Next, complete checkout for full access to 完美的胖达
Welcome back! You've successfully signed in.
Success! Your account is fully activated, you now have access to all content.
[转]求导的哲学

[转]求导的哲学

. 约 11 分钟读完

原文链接:https://blog.ddlee.cn/posts/da5ae4d8/

作者本人也是自己建博客的博主,他对信息获取的看法也与我不谋而合,大家可以看看他是怎么想的,毕竟光看胖达一个人说也不一定正确哈。

另外作者的博客也在胖达的友链列表中。

以下原文:


按:此文为个人公众号的欢迎文章,烦请想象自己是在微信里读到这些文字。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孟子

你好,欢迎你关注求导Derivative。

一个比喻

假如你是奥特曼,前面有个路口怪兽正在那里吃人,可你注意到还有一个人往那个方向走,你该怎么办?
A. 大声呼喊,“疯了吧你,再往那走你会没命的,有个怪兽在吃人!”
B. 跑过去,拦住他,死活也不让他再往前走了
C. 你仔细观察,发现这个人是个高度近视,但忘了戴眼镜,你过去把眼镜递给他

我的选择是C。但真正的奥特曼应该出现在路口那里,忙着把怪兽赶走,很遗憾我不是真正的奥特曼。

求导的哲学

其实这就是我想用“求导”表达的意思。我们应该多看一层,注意到问题还远远不够,我们应该去探寻造成问题的那个问题,即是,求一次导。而且,这个过程是能够迭代的。
正如你想改变速度,你应该在加速度的层面操作,你想说服一个人,只在现象和结论上跟他对着干是徒劳的,你应该去找到他的论据和论证过程(同时,检视自己的论据和论证过程)。
这也是我正在做的事情。我从自己的博客里搬运了几篇文章过来,方便朋友们能够看到。
《我的信息方法论》讲我自己抗拒信息洪流所进行的努力和思考,梳理了自己的原则和思路。《在线文字创作不完全指南》则写给有表达愿望的读者,建立编辑接口、定制性和分发渠道三个指标来点评在线写作的各种方式,并提供选择建议。而《RSS:给你所爱的人以自由》,则着力介绍RSS订阅这一信息获取方式,指出平台之恶和RSS之轻量通用。
这些原则/技术帮助了我,我很希望能跟朋友们分享。

本公众号的命运

我会选择性地将自己未来写作的关于“求导”的文章搬运到这里,可以预计的主题包括:个人管理、读书/找书经验、知识整理归类的原则等等。这里不会有任何“求导”主题之外的内容,考虑到更新的速度,大概率会成为一具安静无比的尸体。
“求导”之名,本来是为我现已搁浅的播客(一种音频节目)制作计划而想的,原本的设想是邀请各行业的朋友们一起聊聊他们日常生活和专业领域“求导”思想的展示,但愧于自己的贫乏和价值输出能力,恐怕很久之后才能重启这个项目了。如果您在阅读了下面的内容后仍然决定不取消关注这个公众号,我同样承诺之后重启的播客计划会被搬运到这里。

为什么我不鼓励您关注本公众号

最简单的原因,是因为本公众号是最容易被替代的。如果更详细些,我们从链接开始讲起吧。
本来的链接,就是代表“连接”,意思是你点击一下,就可以从这个网页跳转到那个网页,这个允许跳转的过程,意味着两个网页是连接着的。
如果没有任何链接指向某个页面,那这个页面我们还可以访问吗?当然可以,我们可以手动输入其地址,也就是URL,URL就是网络世界里的门牌号。
然而这很麻烦,即便是门牌号,也并不好记,而且我们也记不了这么多。
于是,门户网站,一种专门提供指向到其他网站的链接的网站,应运而生,最成功的例子之一便是Yahoo!。
再后来网站增长的速度超出了分类整理的速度,分类的层级也越来越多,另一种索引网站的方式越来越受欢迎,这便是搜索引擎。
搜索引擎的成功之处在于挖掘了链接行为的高层信息:一个网页被链接越多,那它应该越有价值,从它链接出去的网页,也应该更有价值。这其实是PageRank算法的理念,它不仅解决了一个网页质量评估的问题,也催生了一家堪称(过)伟大的公司。

我讲述上面这些,是想说,链接是互联网之“互联”二字的本源。然而,很不幸,您读到这段文字的页面,是反链接的。在正文里,我没办法像在别的网站上那样,输入这样一句很自然的话:“有关PageRank算法和搜索引擎,您可以在【这里】阅读更多Google创立早期的故事”。这句话本应该出现在上面一段的末尾,作为创作者而言,我浅短地描述了一个故事,但自觉不够生动和具体,我有义务为我的读者提供更多他们可能想要进一步了解的信息。但我在这里做不到。
你也许注意到,这个页面的左下角是有一个“阅读原文”(英文显示Read More)的链接的,你看,抱怨什么,你可以把这个链接放在那里嘛。
那我不禁疑惑,我们该如何理解“原文”的含义?如果这个链接果真是应这样使用,为什么我作为创作者却无权决定这个“阅读原文”四字?我能够改成“Google的故事”,这样岂不是更符合链接的目的?
不不不,不是让你这样用的,你填入的的那个链接就应该是字面意义上的“原文”。
那事情变得更加吊诡了。既然读者在这里已然能够把文章读完,哪来的动机去读“原文”?难道这个“原文”跟我们现在看到的文章有不一样的地方,还是这是一句所谓的“侵删”声明,代表我这篇文章是从“原文”链接那里转载过来的?如果是后者,那真是令人更不得解:为什么不直接分享这个“原文”链接到平台里,而是要辛辛苦苦把人家的文字复制粘贴过来,再链接回去?
试问,我们是否在浏览网页时,经常看到正文没有一处链接,却在文章末尾有一个“阅读原文”链接,指向一个公众号平台的文章?如果这样的景象令你感到滑稽,但为什么反过来的情景却被默认是合理的?
“阅读原文”链接,是一种暴行,和一块伤疤。

请原谅我的聒噪。我只是试图指出,这个平台不是鼓励原创的,而是鼓励搬运和抄袭,它也不以链接为价值,而是互联网世界的一处黑洞,任何被它吞噬进的注意力,都很难逃逸出来了,何况从其中出发者。它不是在做内容的生意,而是在做注意力的生意,而注意力赋权了平台,平台则筛查了内容,胁迫了作者。
请观察您读到的媒体文章,大部分是“编译”和“转载”的,而且相当一部分是不添加“阅读原文”链接的,甚至连原作者、原文章名都不提。更加过分的,任意在作者文章里添加自己的其他抄袭文章和广告,不遵守真正的“原文”之转载规范。我无意追问各公众号采编之责,我对帮读者打破语言隔阂的译者致以敬意。但若平台上充斥着这样的内容,而平台规则的设计无罪,那错在何处呢?
如果再进一步,对于这个平台上的原创文章,按照Robot.txt规则(这一文件是爬虫领域自律的规范),这些文章是不能被任何爬虫Agent爬取的,连搜狗的独家微信搜索爬虫都不能。于是当你试图在archive.org(一个致力于为所有网页内容建立存档的公益项目)检索任意一篇公众号文章时,都是一片空白,而且在将来也会如此。巨量的中文网页内容,很可能成为后人知识版图里的一片巨大残缺,他们将失去理解我们当前社会状态的重要材料,历史将被任意讲述。这整个平台,是一个事实上的局域网,处处立满高墙,分割和围堵一切在茁壮成长着的心灵。

我亲爱的读者,你们才是这个平台最具有影响力的因素。庞大的数量、高涨的热情,吸引着具有无边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作者们。但在这个平台上,我们的互动方式显然被僵化地限制了:评论时必须关注公众号、提交的评论需要被审核、不能在其他读者的评论下继续评论(只有投票的权利),你·甚至不能在此篇文章底部批评我,因为新注册公众号的留言功能被关闭了。本应促成公共讨论的空间,被压缩成了“好看”“点赞”等简单行为,宛如一场没有任何议论的无声表演。如果仔细分析读者与作者间和读者与读者间这两对互动关系,相比十年前“人各有志”的博客时代和论坛、BBS兴盛之时,我们到底是在进步还是在退步?
我相信人人有自主的品味、独立的判断,在沟通、讨论和筛选中,理解会建立,如果足够幸运,共识会达成。我也认为,这些在这个平台更难实现。
因此,我仍然坚持我在公众号被关注自动回复里的建议:我恳请您取消关注所有可被替代的公众号,而显然本公众号是最容易被取代的之一——我本人通过其他方式发布的创作内容更容易找到、更全面、组织形式更好。关于如何取代,我想您已阅读过本公众号关于RSS订阅的文章(位置:“公众号菜单-推荐-RSS”),我真诚地希望您能够考虑一下。

本文遵从署名-相同方式共享4.0国际协议(CC BY-SA 4.0)),这意味着在遵守以下条件的情况下:

  • 署名
  • 您的作品同样遵从署名-相同方式共享4.0国际协议(CC BY-SA 4.0)
    您可以:
  • 在任意媒介复制、分发本作品
  • 在本作品基础上进行修改、再创作,并且可以用于商业目的
    我再加一句:若公众号平台内容协议与本文声明协议有冲突,以本文声明协议为准。但我并不清楚这句话是否在法理上有效,尽管按我开通公众号即默认签订的协议来看,此声明似乎为徒劳。我将本文的唯一“阅读原文”链接庄重地献给这一协议,请自行查看——如果您感兴趣且想体验这份滑稽的话。
本篇已被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