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听到人说三省吾身,有多少人真正思考过什么是三省吾身?
我认为有三个层次的三省吾身。
原文
第一个层次就是照搬原文。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反省的是三方面:忠、信、习。
这句话的理解我认为是这样:
为人有没有尽力
不是说要竭尽全力,而是尽力。你为朋友借债,那就是过犹不及,手上有钱借给他叫尽力,有钱也不借这叫不尽力。
看到朋友有错误,劝谏叫尽力,每天唠叨叫过犹不及,视而不见叫不尽力。
每天努力向上,这叫尽力,加班加到过劳死,这叫过犹不及,上班不尽心摸鱼这叫不尽力。
对朋友有没有尽心
有没有待人以诚。
这个比较好理解吧,我就不解释了。
注意待人以诚的概念,你要是商务谈判待人以诚,外交官待人以诚,我只能觉得这是脑抽而不是在三省吾身。
分清什么时候该诚,什么时候不该诚,是成熟的标志。
对学问有没有经常实践
学而时习之,就是这个习,是实践的意思。
老师传给你的学问有没有时习之,没有,就是求学不诚了。
孔子云:入则孝,出则悌,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曾子这三省吾身,顺序就是按照孔子的顺序来,本立而道生,先反省自己做人,再反省自己做事,再反省自己做学问,所以顺序也很重要。
作为两千年前的古人,能提出这种思维模式已经很不错了,但是今人如果三省吾身的时候依然照搬反思的角度和内容,那就是迂腐,是蠢。
所谓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吾不与之交也。
反思言行
第二个层次,就是按照曾子的思想经常反思自己的言行。
每日根据自己对人对事的处理情况和应对,再对照自己希望达到的行为范式进行反思。
拿个小本本每天给自己打分,偏离目标就扣分。
每日进行这样的反思显然就会越来越接近自己心中的理想目标,但是你发现问题了吗?反思的都是自己,而不是自己的理想的正确性。
如果理想范式是错的,比如你对照厚黑学进行每日反省,这也是反省啊,但这样理解三省吾身真的好吗?
个人有个人的看法,我反正是持保留意见。
就好比传不习乎
这句的前提,显然是传本身就是对的。如果你不能保证传的正确,却每日时习之,那不是南辕北辙了吗?
反思思想
所以我认为第三个层次,不是反思自己的言行,而是反思自己的思想。
大海航行靠舵手,思想的正确才能带来行为的正确,所以时刻反思思想是非常必要的。
经常性的(而不是教条每日三次)反思自己的思维模式,反思自己脑中的知识点,才能明确自己的本心,才能构建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才能做到与时俱进。
经过反思的思维模式,才能内化到自己的日常言行中去,才能将外部驱动力变为内部驱动力,才能真正的践行自己的主张,这才是我认为三省吾身的真意。
反思行为的根本
反思也有几个方面,一个是经常反思自己订立目标的原因。
例子一
事实上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本博客刚刚发布如何做到坚持写博客呢?
所以这篇文章其实也正是如何做到坚持写博客呢一文的实践。我为什么能做到坚持写博客呢?
在如何做到坚持写博客呢一文中我提到了我是如何坚持写博客和如何保证自己有东西写的,那篇文章是写于发布两周前的,我数了一下这两周,由于过年回家以及家里有事的缘故,我实际只写了七篇选题文章加一篇知乎答案搬运,但是OneNote里面的选题又多了十几个,所以只要你坚持每日输入,其实是不会陷入没有东西写的地步,唯一问题是有没有时间让你写而已。
虽然我是2月13日写的本文,但是排到发布也要到三月份了。
而我之所以能做到,就是因为我将我所定下的输入和输出目标都进行了仔细的反思,将之内化为我每日必践行的行为,于是一切都自然而然的发生了。
甚至我经常有澎湃的表达欲要输出,本篇也是插队到其他几十篇选题前面,因为我突然想对三省吾身做一个彻底的解析,没有原因。
所以真正的问题其实是很多人为什么没做到而不是我为什么做得到。
而很多人为什么没做到的本质就是因为他没想清楚为什么要做。
很多人不光是逃避行为,也逃避思考,成功学看的再多也没有用。
例子二
再举个例子,很多人都无法做到坚持锻炼,锻炼是最容易在每个人的年初目标发现的条目,却很少见到有人能践行。
那么,我的问题是,每个立目标的人都真正反思过自己为什么要锻炼吗?
不会真正反思的人,即使使用了三省吾身的办法来思考自己的日常行为,那也是反思自己为什么没锻炼,为什么自己没有坚持,给自己记个小本本打负分,但是实际上这样对自己的自尊是一个打击而且很容易陷入自暴自弃的状态。
其实做不到锻炼很简单,因为驱动力不足。锻炼锻炼,那都是文章上说的,锻炼有好处,不是你自己思考的结果,就等于无效目标。
你再怎么反思自己为什么今天没锻炼也没有用的,因为这些干扰每天都会存在,你最多只能减少干扰对自己的影响,而不能做到自动自发。
你不真正思考就永远无法做到自得其乐,只能做到自律。
自律和自得其乐有天壤之别,自律隐含的意义是自己强迫自己去做,而一件事靠强迫是没有幸福的。
我从来都做不到自律,我能主动做到的事情都是让我快乐的事情,是我主动想做,而不是通过什么狗屁目标强迫我做。
而如果你将自己从为什么没锻炼抽离出来,先反思自己为什么要锻炼这件事,将锻炼对自己的好处一二三四列个表,将自己愿意为锻炼做到什么程度一二三四列出来,将自己每日能接受的锻炼下限和上限列出来,将和锻炼冲突的事物列出来并事先决定好如何取舍,你会发现不按照自己反思的结果去锻炼反而是一件很不自然的事情。做不到,说明自己的思考结果是狗屁,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的思考,这叫否定自己。
人的天性就不愿意否定自己。
于是你就乖乖锻炼了。
不要笑,我是认真的,我敢保证只要你按照我上面的方式给自己写一篇文章,你就一定能做到文章里面的内容。这才是三省吾身的真相。
三省吾身的真相
一件事你平时挂在嘴上再多,你也没有真正想明白,只有你自己真正去想,去反思所有的方方面面,你才能真正说服自己相信它,你才能将这件事内化到自己的行为和活动中。
泛泛而谈的反思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一定要深刻,要有说服力。
我们最容易遇到的陷阱不是读书太少想的太多,而是没有正确的思考,没有彻底的反思。
正确的思考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太多的,只恨太少。
反思思想的完备性
反思的另外一个概念是反思自己的思考范式是不是正确的。
我们的一生会遇到无数挑战我们既有认知的事物,那么我们对这些事物该持什么态度?
我认为应该保持一个 Open Mind 开放思维的态度,关于这一点我以后后再另行撰文描述,此处不展开。
如果我们认为有一个绝对真理的存在,我相信没有任何人敢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绝对真理。
那么在我们已知的和绝对真理之间的空隙,可以存在无数的新的知识点和思考范式让我们得以进步。
而一个挑战我们既有认知的事物,即有可能是错误的,也有可能是拓展我们知识面或者让我们的思考范式更加接近真理的,也就是说我们可能是错误的,挑战我们既有认知的事物可能是正确的。
而要做到这种反思是非常困难的,绝大多数人都做不到,于是我们有固执己见的成语来描述这种人。
但是同样的,在现代信息爆炸社会,我们接触到挑战我们既有认知的事物实在是太多了,各种朋友圈震惊体要是当真了话你还不得自己把自己弄死?
所以反思新事物的频率我们要加以控制。
质量要比数量重要的多。
一日三省吾身,和针对一个知识点做三五日的深入反思,当然是后者给人的益处更大。
反思的频率
再一个方面,反思也跟我们所处的年纪有关。
一个小学生,他对世界的看法一定是稚嫩的,不成熟的,他会遇到无数挑战他既有认知的知识和思维模式,他也应该采取虚怀若谷的态度先假定能接触的一切都是比自己对世界的认知更接近真理的。
一个大学生,他对世界的看法不那么稚嫩,已经有很多自己的想法,但是他同样会遇到无数挑战他既有认知的知识和思维模式,打个比方每天都深刻反思一件挑战自己的新事物也许是合适的频率。无数叫嚣着挑战权威的大学生后来被证实只是读书太少而想的太多,其实是错误的想的太多,路线错了越努力越反动哈哈哈。
一个中年人,他对世界的看法已经自成体系化和完备化(假定他平时乐于思考),那么在信息爆炸时代遇到无数挑战他既有认知的知识和思维模式,可能十之八九都是他之前已经深刻反思过的,那么每周针对一件挑战自己的新事物做极深刻的反思和内化也许是合适的频率。
而一个老年人,他对世界的看法很可能已经固定化,这种时候我们应该反思的就不是自己的思考范式是不是正确,而更应该多接触广泛的新知识,比如老年人学习使用智能手机,学习使用多媒体平台等。适当的比如一月一次的深刻反思也是必要的,比如新时代家庭的意义和如何尊重子孙辈的选择等。
所以,反思的范围,反思的深度(你让小学生做深刻反思他也做不到啊,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反思的频率,反思的效果都是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唯一要确定的就是将吾日三省吾身这个概念坚定不移的践行下去,苟日新,日日新,何愁不能做到更好的自己。
在最近的回答中我相信大家也发现我开始越来越多的引用各种之前的回答和提到某些未来会写的文章,现在到了思考时间:
- 说明胖达在水字数,胖达江郎才尽了。
- 说明胖达在想尽办法偷懒!
- 说明胖达的思考是成体系的,胖达只是还没有时间和精力完全写下来。
以上你觉得哪个是对的,为什么?
原定更新时间2019年3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