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国师在1994年写的日记。
胖达看这本书主要是为了观照,看看能否对自己的认识有一种他者角度的觉察,同时能不能和国师有某种程度的共鸣。
看完没想到国师居然是一个热衷于七律的人,同时发现国师对娱乐活动不拒绝的同时,也会在日记中以某种高度加以评论,话说胖达也会有这种冲动,结果就是完全享受不了娱乐,因为这其实已经完全消解了娱乐的目的了哈哈哈。
以下引用均为原文,胖达手打摘抄,胖达自己的评论以正文形式附后。序号为原文中出现顺序,不代表原文标题。
1、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有的是弱者;有的是强者;有的要别人来设定目标,有的给别人设定目标;有的需要感情支持生活,有的需要意志支持生活。我大概在每一对概念中都会选择做后一种人。
尼采所谓的超人,毛主席所谓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胖达所谓的新人类,概莫如是。
2、儒家的思想有它存在的理由,不是人为力量可以消除。它不仅是一种思想体系,也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反映。在中国社会中,人们一直强调从人的内心世界来协调人们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从外部世界。所有的秩序,政治的也好,经济的也好,社会的也好,最终是一种精神上的秩序。在一种精神上的秩序没有形成之前,任何外部的秩序均不牢固。这也是儒家中最有价值的部分。一个世界不能没有秩序,也不能没有伦理秩序,儒家比较强调这一点。问题不在于用什么样的内容来构筑秩序,而在于需要秩序本身。内容总是要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
这也就是劳思光在《新编中国哲学史》中所谓人的主体性问题。胖达在行道哲学中人为自然立法,凭借的就是人的绝对道德价值判断,也就是绝对律令。所谓秩序,就是混沌的反面,也就是负熵,其实也就是胖达在行道哲学中强调出圈的目的,一切都是为了打破封闭系统热寂地命运。
3、人一多,就容易形成一种耗散结构,力量在这个“黑洞”里消耗了。中国文化的特征大概是这样。其实外国也一样,不像想象得那样单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只有搞小系大学院,系主任的主要精力是抓教学、科研和管理。让复杂的人事关系简单起来。人事关系的简单化,有时要靠组织建设来完成。人事关系要简单、简单、再简单。这样才能解放生产力。
没有统一信念地人,就会造成内耗,中外都一样,没有什么中国人的劣根性可言。
有统一信念的人,我们叫他同志。
4、人的生命总是要有寄托的,在失去了父母之后,你会突然觉得这样的寄托是重要的。没有子女,没有家庭的温暖,唯一的寄托就是生命消耗在那里的地方。可能世界上有很多人是这样的。这就是生命的结构。
这就是胖达说的至死不渝也要践行地信念,它比生命更深刻,比生命更长久。生命,只是思想的载体罢了。没有思想的生命一钱不值。践行信念的意志力,才是真正珍贵的部分。
5、什么叫政治家?应该是具有至死不渝的信念、高瞻远瞩的目光、百折不挠的毅力、海纳百川的胸襟、纵览全局的能力,等等。中国的民主革命依靠了一个杰出的领袖集团。现在也需要。
同第1条。关键仍是信念,后面几条只是实现信念的能力罢了。
6、心理的力量历来是一个社会基本的动力,有时是最强大的动力源。这种动力源,发动起来之后就强大无比,但是也可能成为破坏性的力量。在没有发动起来的时候,没有任何力量,静静的,看不见。
这就是金观涛在《轴心文明与现代社会》中阐述的社会变革的长程驱动力,人的观念的变化。它不是无本之木,是真实存在的一种力量。一般人是意识不到的。
7、没有精神上的痛苦快乐的人,难道可以作为一个来过这个世界的人而存在吗?难道是一个有过真正生命的人吗?为什么不是?为什么是?需要一种创造的快乐。
人的价值,体现在生成的实践之中,是创造,而不是消费。没有精神世界的人,那不过是动物罢了,有兽性无人性。
8、一个社会发展过程中,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如何使美好不卷入到财富的增加过程中去,保持美好的美好。但是这样的情景往往难以出现,因为没有美好介入,财富往往不能增长。财富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创造美好,也可以扼杀美好。
资本主义社会,就是将一切美好的东西异化成金钱的价值,所有美好介入导致的财富增长,实际上是美好本身的消解和虚无化。如果没有绝对价值律令作为价值判断,财富不会主动创造美好。
9、追求现代性,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表现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而不在物质的层面。在物质不构成现代性的困难的时候,观念就显得异常重要。而在物质没有发展到这一步的时候,观念也无法脱颖而出。物质均具备,最后的竞争就是观念,就是把自然物质变成人化自然的能力。
既然中国已经部分具备了美国的物质条件,中美之争最后必然落实到观念上,落实到双方为世界未来所描述和准备实现的愿景上,落实到全世界人民的团结上。
10、民族的每个群体,在日常岁月中,往往只有文化的、经济的、艺术的联系,而全民族的隆重仪式能够告诉人们更重要的东西,这就是精神的实体和政治的联系。所以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十分注意自己民族的仪式,而国庆节是最好的契机。
想象的共同体,并不是虚无。民族的存在,也不是负担。我们从社会和历史中浮现,并为未来创造新的社会和历史。
11、我们这类人,已经习惯了无幸福的生活,也就是生活的平淡。没有幸福的欲望,也就没有痛苦。痛苦往往是伴随着对幸福的追求的,而不是伴随着幸福本身。所以要怀疑的不是幸福本身,而是每个人主观状态中的希望。我的问题还是:“和尚为什么要念经?”这个问题能够回答,一切就归于平淡。叫做和平养无限天机。幸福之事,可欲而不可求,可求而不可执。修炼了这么多年,有足够的空间在心中,无所谓幸福。当然我不反对他人追求幸福,因为人不可能过同样的生活。
此处可参考胖达关于快乐与幸福、痛苦和负面情绪的一系列文章。此处原文中的幸福,概念应该是类似胖达文章中的快乐解。人不能一味追求快乐,否则就会变成欲望的奴隶。人的幸福,终究还是要落实到自己的主体性上。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12、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道德的发展。这一题目非常值得研究,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道德的位置飘忽不定,人们也没有明确的认同,道德的内在的价值核心也需要发生更新。这个任务在经济发展的初期总是排不上号的,但是,等排得上号的时候,恐怕已经为时太晚。
市场经济的目的就是消解一切道德,所以我们要超越市场经济,就一定要建立自己的道德体系,越快越好。
13、对学生的培养,这是我们教学单位的产品,最后也要到市场上去竞争。人的竞争,恐怕是一切市场竞争中最激烈的、最本质的竞争。
是的,人是一切的目的,而不是手段。
14、人知道自足,有时是最大的幸福源泉,内心的平静,胜过一切满足。
同第11条。
15、要注意确立自己在历史中的方位,这样才能更加深入的研究问题。我们都是来自历史的,每个人均不能超越历史看问题。但是,有的时候,超越一点历史对自己思想的深刻性有意义。十九世纪以来,进入了马克思说的西方文明向东方的入侵的历史时期,使得我们认识自己的社会时的参照系变成了西方式的。这不是我们一个人能够摆脱的,而是一种历史发展的沉淀。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会接收。真正的突破是要超越它们。西方文明不是也受到过小亚细亚文明的影响吗?因此,几百年的时间可以“弹指一挥间”,而真正从科学和理性来分析问题。这样,对中国自己会有更透彻的认知。
西方掌握话语权,这就是所谓的文化霸权。我们要打破这个霸权,就要先树立自己的价值体系,树立自己的文化话语权。最近提到的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就是说的这个。
16、学问之事,全在于贡献社会,清淡出自身,并不在乎别人如何说。
吾性自足不假外求,实践是一切的本质。
17、人大凡是一种追求眼前利益的动物,长远利益往往不是处于理性,而是处于偶然。
对大多数人来说是偶然,但对掌握规律的人来说,实现长远利益是必然。
18、社会的主导价值和原则怎样传递到下一代,是一个社会基本的政治工程,因为人的最大弱点就是不能把上一代接收的政治观念遗传给下一代,必须有一个社会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就只能依靠教育来完成。中国需要的就是这样完整的教育。当然教育要能达到这样的水平和功能,首先要有教育的基本信念,这可能是一个更难的问题。
我觉得这里迫切的需要将中国文化和儒学对于价值和道德的追求,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更紧密的结合起来。
19、在不同的社会状态下,人们的思想总要受到影响,不受到影响不可能。今天的许多学说,实际上也就是时代的产物,不这样看问题,看不透。
所以要看透,一定要超越东西方,超越历史,站在人性和进化论的角度,落足于普遍的人的主体性的上。自私是兽性,不是人性。
20、我们在分析这个问题的时候首先要“打扫”我们的价值系统。近代以来,西方的价值体系渐渐进入中国,伴随着西方物质文明的进入,西学东渐。这些价值观念在中国社会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乃至我们今天的人看问题时或多或少受到它们的影响。特别是在政治分析中,我们的参照系或多或少是被西方的价值参照系“辐射”过的。我们自己往往没有明确的意识,尽管我们可能尽量在清扫西方的价值,但是“日用而不觉”。今日世界政治和中国政治的发展表明,每个社会均有自己的发展逻辑。离开这个逻辑来谈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社会发展不能得到客观和适宜的结论。今天我们更需要的是从自己的文化传统中发掘出新的政治价值,这样才能使发展与社会文化特质和民众素质紧密的结合起来。
上面都已提到,文化霸权等内容。
21、在社会热烈而多彩的变革中,人的主体性也发生变革。环境改造人,人也改造环境。生活在今天的中国,大概是个人的主体性最易发生变革的时期。因为中国社会发生着有史以来最深刻的变革,中国所处的环境也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革。
三十年前如此,三十年后亦如此。三十年前是中国加入世界,三十年后不是中国脱离世界,而是中国重新回到世界中该有的位置。
22、人最大的害怕是来自生命意识的。没有生命意识就无所谓害怕。而有生命的存在,是人的害怕的最后的条件。
同时,人的最大快乐也是来自生命的,没有生命就没有快乐。而生命的存在,是人的快乐的最后的条件。
所有生活在这个世界的人主动地或者被动地要在这两项条件中找出平衡来,因而就有了人的不同的分野。快乐也好,害怕也好,生命总是要流失。要在生命流失的过程中,尽量的实现自己的思想和意志,完成人的选择,这将是有价值的生命。历史在一年一年的过往,生命在一天一天地减少。
对个人来说是这样,但是对整个人类来说,历史在一年一年地延长,生命在一天一天地增加。
个人就是在整体地增加中减少,而整体就是在个体地减少中增加。我们理解自己和社会,离开了这种认识,将减少应该具有的快乐。
向死而生,先知死再反求于生,人生的意义在于你自己如何度过生命,而不是你如何死亡。生命的意义,最终都要落脚在你自己的主体性上,虽然生命不是你主动选择的,但你永远可以主动选择生命的意义而不是相反。
有价值的生命在于践行自己信念的意志,胖达与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