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行道的角度看我们为什么要学习

很多时候换一个角度有助于我们把事物看的更清楚,尤其是当我总结了行道的信念并用行道来重估我生活的一切价值的时候。

很多时候大家会发现被写下来的文章说服力不够就是因为其实作者本人想的不够透彻,所以其实连自己都没说服哈哈哈。


例行理论修正

首先这里先给读者道个歉,胖达在今天是个好日子中下的一个结论是片面的,是误导读者的。其实这个反思我已经做完好久了,不过一直没找到机会写下来,抱歉。

古往今来,世界各地,成功的方法也只有这唯一的一个。

显然胖达犯了施特劳斯一样的经验主义以偏概全的错误,胖达自己找到的道路能够达到新人类的境界,并不代表这世上就没有别的路了。所以如果读者有自己的路千万别被胖达带偏了。胖达的行道只是记录胖达自己践行信念和思考的过程以及结果,大家一定要带着批判和参考的态度看,一定不要照搬胖达的任何思想。

所谓学我者生,像我者死

学习胖达敢于质疑敢于独立思考的精神,并用自己的角度重估一切价值。

所以,古往今来,世界各地,成功的方法很多,胖达的道路也是其中一条,大家可以自行思考后参考

这才是真正合理的论述。


胖达的错误

下面我就用行道的角度重估学习的价值

比如我的上一篇: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

那么,回到最开始的问题,就算我学了这么多知识,最后我思考了男女开车不一样这个问题,得出了自己的结论,这个结论到底有什么用呢?
我又思考了中国的优势和劣势这个问题,这个结论又有什么用呢?
严格意义上说没什么现实的效用,但是在整个思考的过程中我感觉到了探索的快感,当我得出结论和通过搜索证明链条的完整性的时候那种快乐,我想只有同道中人才能想象。
顺便,就地理条件而言,中国相较其他国家有哪些优势和劣势这篇文章让我更爱我的祖国了哈哈哈。
是的,我不能给你一个普世的学习的效用的名单,只能由读者自己决定,自己思考,对应自己而言学习到底有什么用,我们为什么要学习。
学习和思考,对我而言是一个递归关系,自己就是自己的目的和效用。
对胖达而言,能够不断的学习就是生命的目的之一,学习,让我的生命更完整,让我成为更胖的胖达,完美!

不好意思,根据胖达在吾日三省吾身,可乎一文的精神,胖达其实一直在不断反省自己的,而当我用最新行道的观念去反省自己在这篇文章中提到的学习的作用的时候,我发现我的结论是没有实践指导意义的。

这也是大多数哲学家的通病

他们写的东西都是你要到那个境界才看得懂,低于那个境界的人看起来一头雾水,对胖达而言学习是生命的目的之一,那对读者有个卵用?

胖达不幸有时候也会犯这种错误,写一些在外人看起来很像装逼或者疯言疯语的话,实际上胖达只是单单描述了胖达的境界也就是鸡汤,却忘记了按照行道的思路去加上践行的道路也就是勺子

即使胖达随时提醒自己,还是经常发生,非常抱歉,不过只要有三省吾身这个大杀器在,我就会不断修正不断更新我的观点,不会让大家失望的。

其实我写的时候我就觉得这个学习的作用并不大啊,凭什么读者要相信胖达,能明白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呢?甚至我最后还逃避了结论,让读者自己思考为什么要学习,那这篇文章不是白写了么?除了给读者炫耀一下胖达学习的成果还有别的作用吗?真是篇失败的文章

不是说行道是基于实践的道路吗?那我就彻底的用行道的角度来分析我们为什么要学习。


为什么要学习

结论放在前面,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呢?

为了实践

为了行道

为了学以致用

汉语对我来说最大的魅力之一就是在于它的微言大义,历史上先贤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瑰宝,而无论我们如何理解都他妈的能说通,这真的是太屌了哈哈哈。

下面我就用经典的爬山三部曲来说明到底啥是学以致用,我们到底为什么要学习,以及实际上我们该如何学习。

看山是山

学习的第一重目的,看山是山。
所谓看山是山,就是说学以致用就是字面意义,就是拿来用的
举个例子,学生学习是为了啥?你扯什么将来长大了可以用太遥远了,就是为了考试!就是为了拿分!不考试的知识点,你看有几个人会去学的,那是属于学有余力的同学的。
搬砖的小工,跟着师傅学手艺,那是为了啥呢?为了当大工赚钱啊,学了就是为了用的。
职场新人,学习各种邮件礼仪文件格式职场潜规则,那又是为了什么呢?为了不被开除,不被当成笑话,学以致用啊同学们。
学以致用的本意,就是学了就是要拿来用的。
你让职场新人去学弦理论,你猜他/她会不会觉得我们有病?
让搬砖小工去学高分子化学,这特么的还是有病啊。
对某些人来说,这种学以致用可以用 know how 来概括。
学习,就是为了怎么做这个目的。在这些人眼里, know how 是一个低级的学习层次。
在他们眼里这是不求甚解的低级学习态度

看山不是山

学习的第二重目的,看山不是山。
所谓看山不是山,就是说学以致用过时了,学习的内容就不是拿来用的,是为了研究的。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学习过程和思考结果没有现实的效用,绝佳例子就是我写的两篇男女开车有区别吗,为什么就地理条件而言,中国相较其他国家有哪些优势和劣势,这种状态下的学习,其实并不以追求学以致用为目标,而是寻找自己喜欢的点,广泛涉猎不同的知识,并且希望研究背后事物运行的机制。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有无穷无尽的不知道等待我们去探索,有无穷无尽的时间让我们挥霍(浪费会遭天谴的哈哈哈)。
对某些人来说,这种学以不致用可以用 know why 来概括。
比如学康德,学尼采的批判主义,你说有啥用呢?这些晦涩难懂的知识其实早有前人总结过对我们有用的有指导意义的总结,再去学上百年前的细节的用处到底在哪?好像确实没有。
学习哪怕自己思考总结出男女开车不一样又有什么用呢?果然还是没有用。
学习,不是拿来用的,在这些人眼里是一个可以炫耀的层次,是比 know how 要高一个级别的。

看山还是山

学习的第三重目的,看山还是山。
所谓看山还是山,就是兜兜转转了一圈,从know how到know why,最后又回到了know how的级别,学习又是为了用了。
何解?这不是矛盾了吗?
事物都是在否定之否定中螺旋上升的,就是这么理解哈哈哈。
好了,说人话,要理解这个看山还是山,我们就不能看山,我们要从山本身脱离开来,从整体角度来思考学习这个事情。

seek and destroy

用军事上的概念来理解这个山,就是这样:
当我们在学校和学徒实习等阶段就是我们人生的战斗任务进行训练和熟练装备的时候,就是第一层次的看山是山,这时候学习就是为了用,为了有上场杀敌的资格
当我们出发执行人生战斗任务的时候,我们其实并不知道目标在哪里,甚至目标是什么都不知道
一定是有一个seek and destroy的流程,那么seek就是第二层次的看山不是山,我们学习不是为了实际使用,其实真正目的是寻找我们要摧毁的目标,也就是说这个阶段的学习是为了增大搜索面积。如果我们永远只停留在第一层次的看山是山的层次学习,我们的视野就太狭窄了,很可能一辈子都找不到这个要destroy的目标对不对。
为什么雷达那么重要,就是因为它能大大扩展我们的视野,第二层次的学习其实就是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寻找目标的过程,我们并不知道目标在哪里,我们能做的唯一办法就是不断的学习,扩展视野,希望找到自己人生的最终信念。人生的目标在那里等着我们发现,可是如果我们的学习点亮的战争迷雾不够多,也许一辈子都找不到,一辈子都在一个seek的过程,一辈子都在为了自己用不到的know why而学习,其实这种人生在学校里最多,因为有无穷无尽的know why等着他们探索,有无穷无尽的论文等着发表,可你要问他们这些知识和论文对我们实践有什么指导意义的时候,多半就变哑巴了。
当我们出发执行任务的时候,有一个seek and destroy的流程,如果我们通过第二阶段的看山不是山的学习找到了我们的人生目标,找到了我们的人生最终信念,那么第三阶段的学习就是为了destroy这个目标,或者说达成这个目标而学习,学以致用的态度突然又回来了,tada,看山还是山又出现了。

区别和联系

那么这个阶段的学以致用,这个阶段的know how,和前面两个阶段的区别和联系又是什么呢?

聚焦

首先,它是一个聚焦的know how,是一个有目的性的know how。
第一层次看山是山的know how,我们其实不知道为什么要know这个how,为什么不能是那个how呢?为什么有这种情况?因为你的学习范围不是自己决定的,是别人决定的。
学生学校里要学物理化学,大学要学微积分线性代数高等物理等等等等,那么这些学习的范围是谁定的呢?当然不是学生定的。
所以这种时候我们是被动的学习,被动的know how。
而第三层次的看山还是山的know how,是我们已经找到目标后的主动know how,我们非常的有目的性和主动性,我们的目的就是要达成我们在第二阶段找到的目标。由于目标是自己的,所以这种时候的学习就和第一阶段的学习不可同日而语,我们会主动的去研究,去思考,去寻找达到目标的道路。运气好的时候道路就摆在那里,我们只需要思考如何做,运气不好的时候我们甚至不知道是否有道路,道路到底存在吗?这种时候我们就要围绕最终目标制定周密的计划,策划详细的行动,才能达到seek and destroy的目的。

看山不是山,但山还在

那么,第二阶段的know why就只是know why吗?就不存在学以致用吗?
其实并不是。
虽然我们看山不是山,但其实山还在啊,山本身没有变,变的只是我们的视角
我们这个阶段的学习,其实最终目标不就是为了第三阶段的学以致用而寻找目标吗?那这个目的不就是第二阶段按照学以致用的角度来解析出来的那个用处吗?
并且,即使当我说看山不是山学习的内容不是拿来用的时候,我也不是指真的不拿来用。
难道说我写出来变成回答变成文字,这个输出的过程不就是用了这些学习的内容吗?
难道说学校里面的教职员工学习了那些不能学以致用的知识,最终不还是为了用来发表论文,为了精进研究的深度,为了扩展自己的视野吗?
这种时候,即使是漫无目的的学习,谁又能说这不是为了将来的学以致用呢?

所以,学以致用贯穿整个学习的各种阶段,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就是为了学以致用。

必须有深度

另外一个问题是第二阶段的看山不是山阶段必须要know why吗?不能是泛泛的know how来学习吗?
对,不能。
为什么呢?
如果我们想攀登最高峰,达到第三阶段看山还是山的阶段,我们就一定要找到那个人生的最终信念,并且为了践行信念,实现心中的理想而进行聚焦式的深入学习。
那么,为了达到这个阶段,为了找到最终信念,泛泛的学习深度就是不够的。
不将第二阶段的学习推进到know why的地步,那么我们第二阶段的学习就是浮光掠影,就根本没办法找到自己心中的最终目标

举个例子,以买心中最理想的房做类比,第一阶段的学习就仿佛我们在寻找最终买房目标的路费,第二阶段的学习就好像我们去全世界选房,第三阶段的学习就好像我们寻找到目标后真正去存买房的钱,直到我们存够足够的钱到心中理想的房子
那么第二阶段,如果我们不将学习推进到know why的深度,那么就好像我们在选房的时候参加了一个打卡式的旅游团,并没有真正去到各个社区去实地调查,去搜集资料,去检查房子的质量,去研究社区氛围和文化习惯。
相反只是看了一下世界各地的风景然后就根据这些信息选择房产的所在地,很明显这样的调查深度根本不能买到我们心中最理想的房子,如果靠这种选择目标的方法去买房那就一定会后悔

必须有广度

而第二阶段的看山不是山阶段的学习为什么一定要广泛的涉猎,广泛的进行研究也就很清楚了,当你准备买一辈子理想的房子的时候,你最好不要局限于你现在居住的小区,也不要局限于现在这个城市,甚至这个国家,最好能足迹遍布全世界,只有当你去的地方越多、研究的越深入,最后买到的房子才会越符合你心中最理想的样子,你在第三阶段投入终身去学习know how的目标才能最符合你的本心

大爷还是大爷

最后一个问题是第三阶段的看山还是山,这个know how真的就比第二阶段的know why低级了吗?为什么在第二阶段我们将学习推进到know why的地步,在第三阶段又倒退了呢?这不符合我们在爬山这个趋势啊?总觉得有点不对。
没错,第三阶段的know how实际上确实是比第二阶段的know why高级的。
这个时候我们学习know how,实际上并不是学习how to use,而是要学习how to change
我们要学习的不是这个最终目标的表现形式,我们真正要学习的是这个最终目标的表现形式加运行模式,要研究背后隐藏的真理,要根据我们研究的结果来改变,这才是第三阶段看山还是山学以致用的真意。
第三阶段的学习是为了实践,但是这个实践的层次比第一阶段的实践层次高级太多。
第一阶段的学以致用是学别人怎么用,是照葫芦画瓢
第二阶段的学以致用是学世界是怎么运转的,我到底有没有兴趣终身投入某个领域
第三阶段的学以致用是学我该怎么改变我想改变的领域,是改变世界,我该学习什么学习到什么程度才能指导现实,才能按我心中的样子去实现我心中的信念,才能践行我心中的道路,也就是行道

所以,其实并不存在什么know how和know why的区别,到了第三阶段,我们的学习早就超越了know的阶段,我们学习是为了学以致用,是为了实践,不是为了know,而是为了do

什么才是真正的学以致用

只有当我们到了第三阶段,我们才能真正发现学以致用的真意,我们才能真正理解我们这一辈子的学习都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在践行我们心中的信念的道路上做到极致,只有做到极致,我们才能说我们真正征服了学习这座高山,一览众山小。

读者们,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现在有没有比之前的理解更深入一点呢?

我们学习的唯一目的,其实就是学以致用,不论是第一阶段的照葫芦画瓢,还是第二阶段的炫耀、研究、寻找目标,还是第三阶段的改变世界,我们学习的目的其实一直都没有变过,那就是为了实践,为了学以致用


当然,与时俱进,一时的一览众山小不是永久的,终身学习,终身实践,终身走在行道的路上,胖达愿与读者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