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道,论年轻人为什么不要读哲学

首先祝大家国庆快乐!

在最近看了还算不少的哲学书之后,胖达认为年轻人最好不要急着读哲学哈哈。
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缺乏人生的积淀

我们知道哲学可以说是认识世界的方法论,但是当我们说认识世界的时候,首先你需要对世界有所了解,然后你才能使用方法论,如果你对世界完全没有了解上来就学习方法论的话,那么就是属于空对空将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理论需要联系实际,否则就容易陷入清谈而不自知
而对年轻人来说,缺乏人生的积淀和对世界的认识,可以说是让我觉得年轻人不要读哲学的一大原因。

当然肯定也有人反驳说,你凭什么说年轻人缺乏人生的积淀,有的人年纪轻轻就经历丰富,可能对自己和对世界的认识比大多数人要深刻的多。
这样说当然没有错,但是我们不能用个例来反驳普遍性结论,那马云钱多和普通人没那么多钱难道矛盾吗?普遍意义上到底是年纪轻轻就经历丰富的人多,还是年纪轻轻但经历不丰富的人多呢?所以我认为年轻人读哲学的时候,多半是处于一个对世界的认识不够深刻的阶段。

就拿胖达作为例子好了。严格来说胖达读哲学大概也就是到了40岁的时候才开始读的,嗯,如果说之前政治课和考研的时候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不算的话。
也就是说我花了40年的时间来认识这个世界和积累人生的经历,然后我才开始读哲学。
这个时候哲学对于我来说就是一个水到渠成的事情,因为即使我不读哲学,我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也已经到了可以凝结成自己的方法论的时候

那也有人会说,也许你早一点读哲学就可以早一点形成自己的方法论呢?
那我还是举胖达的实际例子好了。就拿向死而生这个简单的概念,如果一个人没有接触过死亡,他怎么可能理解这句话的真实含义?那么即使一个人接触了死亡,他就一定能理解这句话的真实含义吗?
对于胖达而言,直系亲属的死亡从出生到现在已经经历了四次:

  • 两岁的时候外婆去世,毫无疑问对我是没有任何影响的,我对她已经没有任何记忆可言,哪怕我妈对我说我小时候外婆多喜欢我,我也真的没办法有任何感受。
  • 九岁的时候奶奶去世,对我而言似乎也是属于另一个世界的事情。我能看到父母的悲伤和他们对于死亡的思考,但是绝对是属于看了和没看一样。在我印象中只剩办后事时嚎了几嗓子,毕竟从小到大和奶奶一起生活的时间也就几个月。
  • 21岁的时候外公去世。当我21岁面对外公去世的时候,我就能理解向死而生的概念了吗?绝对没有。当时我能感受到的只有悲伤与难过,没有思考任何生与死之间的问题。对于年轻人来说,89岁的死亡离自己实在是太远了,远到感觉是一辈子之后的事情,仿佛永远不会和自己有关系一样。我悲伤和难过的是外公的去世这件事,而不是死亡本身。
  • 只有当我到了35岁,我的父亲去世,以及当我人到中年面对自己的肉体健康开始走下坡路的时候,我才开始真正的思考生存和死亡的意义的问题。

也只有在这种思考的基础之上,再说向死而生才有真实和深刻的含义可言
否则对于一个年轻人没有近距离的接触过死亡,没有深刻的思考过死亡的意义,没有感受到死亡和自己无法逃避的必然联系,再怎么说向死而生,真的只是无病呻吟罢了。

我不能说我对向死而生的理解就一定很深刻,但是一定比一个没有近距离接触过至亲死亡的人要深刻得多。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很多事情是必须要经历了才能带来思考,天纵之才除外。
所以我觉得年轻人不要读哲学,因为当你还没有对人生的丰富感悟和对世界的深刻认识的时候,你很难去深刻的理解一个哲学的概念和哲学的方法。地基不深的后果就是人生观世界观容易被影响。

第二,容易限制自己

这也直接引出我认为年轻人不应该读哲学的第二个原因。那就是当你没有全面的对这个世界有认识的时候,你去研究哲学,很容易将自己限定在一个框架之内。
当然了,这也是中国在学生阶段不断的教授大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因之一,就是为了占据这座高地哈哈。
我这么说绝对不是说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有他好的一面的。对于一般人来说,实际上在生命的前半阶段使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来指导自己的思想,或者说就完全不使用哲学来指导自己的行为都没有什么问题,就好像大家平时使用牛顿力学框架思考现实就足够不要每次都使用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一样。

但是如果你用不够丰富的经验的基础上所研究出来的哲学结果来指导自己的对世界的认识,我认为很难不出问题。任何基础都要与上层建筑相匹配,当我们说年轻人的时候,多半隐含的含义是他的基础比较薄弱,那这个时候给他一个非常丰富的上层建筑,唯一的可能性就是根基不牢,而且很容易片面地理解。
而人一旦片面地理解一个东西就会有很大的坏处,你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就被偏转了,没有办法认识到世界的本来面目,如果这个世界过确实存在本来面目的话。

你要知道,任何我们现在还能接触到的哲学一定是有其道理的,真正没有任何道理的哲学早就被历史淘汰了。哲学之所以多样也正对应着世界的多样性,当你没有足够分辨能力的时候很容易觉得这个也对,那个也对,最后到底哪个对就看哪个接触得早,因为你没有办法形成只属于自己的判断标准,最后就被禀赋效应影响。
所谓禀赋效应就是把外界给自己的影响当做自己形成的观念来坚持。
这也是为什么不应该对小孩传播信仰的原因,小孩还没有分辨能力的时候只能你说什么他就信什么,这就是洗脑啊。而有多少人能拍胸脯说自己面对一切哲学都有自己的判断,而不是觉得好像都有道理?

第三,容易愤世嫉俗

这也直接引出我认为年轻人不应该读哲学的第三个原因:那就是很容易愤世嫉俗。
当你自认为自己掌握了哲学的深刻道理(先不说正确与否),但是却对这个世界的现实无法做任何改变的时候,很难不处于一个愤世嫉俗的境地。人的愤怒的最大来源就是自己的无能为力,而个人面对社会的时候很难不感受到这一点。

尤其是当你自认为你和平时接触到的人相比认识要深刻得多的时候,不论这种认识是正确的还是只是你的偏见。
俗话说,手里有锤子,看什么都是钉子。当一个年轻人学会哲学,并且自认为对哲学有深刻的了解之后,他很难不将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使用他所了解到的哲学框架去理解。
基于我前面说的两个原因,他的这种框架又很难确保正确性和完备性,那么他用这些认识所指导出来的结果,就不能够抱以很大的期望,或者换句话说多半都是悲剧。

其实哲学是教人不断的反思,但是我认为一个人第一次接触哲学的时候,很难将这种反思用到自己身上,而多半是将这种反思用在外界身上,也就是说他多半会觉得是外界的运转是不符合他心中的理想情况的,而不会认为是自己有不符合自己理想的情况存在。
我日三省吾身,为什么难做到,就因为反思自己实在是太难了
对于年轻人来说第一很难理解哲学的真实含义,第二对哲学的理解很可能会片面,第三很难将哲学的使用方式确保正确,所以这就是我说年轻人为什么不要读哲学的三个最大原因。

那当然有人就要说了,如果我是一个年轻人,但是我被这个社会深刻的打击了,或者我对这个是世界有深刻的认识,我也有超群的理解能力,同时我又有强烈的自制力,可以合理的使用哲学来认识这个世界和反思自己,在这种情况下,胖达你还觉得年轻人不应该读哲学吗?

第四,么得朋友

那接下来就是我要说年轻人不应该读哲学的第四个原因:我的朋友,如果你真的是属于上面所声称的这种人的话,请你一定要相信胖达,你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朋友
当你对这个世界的认识越深刻,你就越难在普通人中寻找到可以跟你沟通的朋友。即使有,当你和他们沟通的时候,你也感觉不到任何双向的沟通。
普通人所关心和讨论的事情。很难让你被哲学所熏陶过的眼光感到有兴趣
如果一个人到了中年,学会了独处,这个时候有没有朋友对他来说可能不是那么重要。但是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他处于一个刚接触社会的阶段,这个时候如果没有朋友对于他来说,可能会造成对于世界的接触的难度上升,或者说这个世界对他的排斥将会大大增加对他的压力。
一个人不经历生活的打击和现实的磨难,对于压力的承受能力很难说足够,孤独的压力对于年轻人来说可能并不是一件好事不是吗。

那如果,他读了哲学之后,他对朋友的要求没有那么高,对于这个世界的压力也能够独自承受。年轻人就可以读哲学了吗?

第五,么得乐趣

这就是胖达所认为的年轻人不应该读哲学的第五个原因:你会对哲学之外的事情,迅速的失去兴趣。

我们知道哲学有一种说法是思想皇冠上的明珠。
其实不论是哲学还是数学,都号称对这个明珠保有所有权,但是我觉得这不矛盾吧,一个是人文科学,一个是自然科学。
不管怎么样,这个比喻能让我们体会到哲学在与其他知识相比的时候它的阳春白雪和曲高和寡。
那么,对应的,当我们真正的体会到了哲学的意义和对哲学有深刻兴趣的时候,我们很难对其它的更低级别的知识和信息感受到同样的感觉
换句话说,当我们深刻的学习了哲学的时候,我们就变成了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而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在生活中有一个极大的坏处,就是你很难感觉到趣味的存在了,因为生活中充斥的还是低级趣味,而不是高级趣味

如果年轻人真正深刻的理解了哲学,他就很难再对这个社会上所充斥的其他信息感到快乐。
例如,网络文学、动漫、连续剧、商业电影甚至新闻时事等等等等。
对于这些现实生活中充斥的元素的趣味感的丧失,一方面让年轻人和同龄人之间的沟通缺少了桥梁和内容,另一方面,过早的接触哲学也让年轻人跨越了对于低级趣味感兴趣的这个阶段,也就是说曾经沧海难为水。
当我们变成不食人间烟火的高人的时候,同样的我们也失去了人间烟火的人味

第六,么得异性

这就引出了胖达觉得年轻人不应该读哲学的第六个原因,找不到对象。

假设一个年轻人真正的对哲学有了深刻的认识和了解。那么他在找对象的时候,对对象的要求会是什么呢?
有三种选择:

  • 第一种是对方也对哲学有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 第二种选择是对方对哲学没有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但是愿意为此而付出努力。
  • 第三种选择是对方对哲学没有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也不愿意去思考这些问题。

那么你觉得这个年轻人对于对象的选择会不会排斥某一种或两种?如果被限定的话,这三种选择所包括的人中哪一种占据的比例最大?那么这是不是减少了这个年轻人找到对象的概率?

在现实生活中,我还真的没有见到哪个年轻人真正的喜欢哲学。
他们多半会抱着一些什么《阿特拉斯耸耸肩》这种或者《哲学家都说了些什么》、《人生的智慧》等等他认为的哲学书觉得自己其实是喜欢哲学的,但是当你一旦想跟他探讨康德、黑格尔,或者尼采、海德格尔、福柯、维特根斯坦的时候,她们多半就会瞠目结舌、不知所云或者觉得你言语可憎,故作深刻。
要知道文艺青年的眼中哲学家和真正的哲学家的距离,你懂的。

第七,么得灵魂沟通

你当然可以说,就算我喜欢哲学也不妨碍我找一个对哲学没有兴趣的异性作为我的对象啊,那么这就引出了我认为年轻人不应该读哲学的第七个原因:这种时候你没有办法感受到正常人在异性关系式中所感受到的乐趣和快感

如果你真正的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了哲学,对于一个对于哲学没有兴趣的异性对象而言,你和他/她之间的沟通毫无疑问就被限定在你所最不感兴趣的方面,而你最感兴趣的方面,双方是没有共同语言的。
这个这种情况下唯一的结果就是双方之间互相沟通和促进的关系变成了一方迁就另一方
谁迁就谁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种迁就让双方的关系不平等,而这种不平等所带来的感觉将会损害你本可以拥有的人与人之间最高的乐趣
而如果为了弥补这种不平等,你将不得不付出你的时间和精力去接触那些对方感兴趣的问题上,也就是我们前面说过的你原本不再感兴趣的那些内容。
也就是说你将浪费你自己的时间,浪费你自己的生命

当然你也可以说你享受这种双方不平等的关系所带来的一种高高在上的快感,但是我依然要说这种不平等的关系所带来的感觉永远无法与双方平等,能够互相沟通在各自最感兴趣的领域所能带来的感觉要强烈。

第八,么得睡眠

年轻人不该读哲学的第八个原因就是会睡不着觉。
当你真正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哲学之后,你将不可避免地不断地思考很多哲学问题,而到了晚上,这种思考会让你睡不着觉,会造成你的失眠。
即使胖达这种年到中年十点钟就开始困的人,在接触哲学之后也经历过了不少失眠的夜晚。
对于年轻人来说,本来睡得就晚,再失眠的话很容易就通宵,而通宵毫无疑问会影响自己身体的健康,所以说年轻人为了自己身体的健康不应该读哲学哈哈哈。

第九,否定自己

年轻人不应该读哲学的第九个原因就是会自我否定。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一个人他是他从小到大所做的选择,包括这个世界帮他所做的选择的积分,这决定了他的历史和他所获得的经验
当他学习哲学之后,他将很快的发现他之前所做的选择,其实有很多是错误的
如果一个人学了哲学依然觉得他的所做的选择一直都是正确的,那么这种人我认为就不要说自己学懂哲学了吧。你又不是圣人,怎么可能一切都暗合天道哈哈哈。
一旦当他发现自己所做的选择,有很多是错误的时候,他就被迫要否定这些选择
而既然人是由选择和选择的结果所造成的积分,那么否定这些选择就相当于否定了自己的一部分人生

一个人否定自己人生,会有多痛苦,任何否定过自己的人会对这句话有深刻的理解,而没有这种经验的人对这句话只能如浮光掠影般想象一下。

还是以胖达为例子好了:一直看胖达博客的读者,很容易发现在五月份到八月份的时候,这个博客曾经经历过一段长时间的断更。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
就是因为,当胖达在走上行道的道路,整理了自己的哲学方法论之后,深刻的反思了自己的思想和自己的行为,对于之前所累积的所有的在笔记里的待完成的选题迅速的丧失了兴趣。
也就是说之前的那些选题,对于胖的来说意义迅速的消失了。
对于在博客中记录一些普通人也感兴趣的知识点和观点,胖达会深刻的认识到这种行为的无价值性和无意义性,尤其是胖达对自己将一两句话就能明确的描述的结论的观点,从起因到例证到推出结果写出好几篇好几千字这种行为(简称水字数),深刻的觉得浪费时间。
这就是胖达的价值观被哲学深刻的影响了,并且对之前的自己进行了否定。那么这个时候写博客这个行为对于胖达来说的价值就被重新评估了,之前自己付出的很多劳动就被自我否定为浪费时间和没有意义的行为,自我认同感迅速的下降。当然既然我又开始写了,说明我的自我否定造成了螺旋上升哈哈哈。
对于胖达这种年到中年的人来说,对自己的部分否定并不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但是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他/她很容易遇到的情况就是他的所有的历史和他的过往的行为都全盘被否定了,那么这个时候很可能他的人生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也全盘被否定了。
甚至极端的后果是会造成这个年轻人的自杀

这不是读者的问题,是现代哲学的问题。
现代西方哲学从苏格拉底开始,就重解构轻建构,一路直奔虚无主义的终点而去,于是读者对于现代哲学越看越容易走入虚无主义和相对主义的陷阱,因为支持哲学最根本的终极价值已经崩塌,用尼采的话说,上帝已死。所以你看现在不论是大陆的语言哲学还是英美的分析哲学,都对最终问题避而不谈,因为你没法强迫哲学家们去阐述一个他们自己也不知道答案的问题。
东方的古典哲学更厉害,一开始就是摆明车马虚无主义,比如佛教和印度教、道家等,儒家则同样是一开始就对此避而不谈,子不语怪力乱神嘛。
缺乏目的的哲学不是好的哲学,没有足够的说服力。
对于年轻人而言,对自己和社会不断解构而不建构,自然走向否定自己否定社会的虚无主义道路,没有坚定的三观根本没办法抵抗这种倾向,你要面对的是全世界聪明头脑想了几千年的问题,短时间内怎么可能一个人对抗呢。
幸好,胖达的行道哲学自认为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也是胖达断更三个月期间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有时间胖达会慢慢写下来,估计年底前吧哈哈,毕竟思想也需要不断的打磨。

总结

以上就是胖达所认为的年轻人不应该读哲学的九个原因,你觉得有道理吗?
总结一下,其实就是四个字揠苗助长

过早的接触哲学和研究哲学,对于年轻人来说,跨越了生命的前期阶段,会造成各种方面的影响。
虽然说人迟早都是要接触哲学的,但是在生命前期阶段因为接触哲学而放弃了本应该享有的一些感触和经验无疑是人生的一大损失,并且这种损失是永久性的。如果觉得这个判断有问题的话,不妨可以去看看有多少人在感叹自己失去的童年,在童年没有作童年应该做的事情。

那么同样的,当你过早的接触哲学,人到中年和老年之后,你会不会感叹你的青年的时候没有去做那些曾经大家都会做的事情,而过早的接触了哲学呢?
最后就是,当没有坚定和健康的三观作为基础,哲学研究越深入越陷入虚无主义和相对主义的陷阱,对于年轻人来说实在是有点强人所难了。

人在什么阶段就应该做什么阶段应该做的事。
如果我们跳过了一些阶段,对于这个世界来说,出来混迟早都要还的,任何事情的选择都是有代价的
所以胖达认为,对于绝大部分年轻人而言,最好不要急于接触哲学